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的特征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2 题号:3759471
屠呦呦由于在抗疟疾新药青蒿素的开发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挽救数以百万人的生命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个在中国本土进行科学研究而获诺贝尔奖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曾向媒体介绍:“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个很高的荣誉”,“没有我的团队,我个人什么也做不出来。外国人阅读了历史记录并选中了我,这个荣誉属于我、我的团队和整个国家。”
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屠呦呦的观点。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我国在航天育种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我国已经有许多成功的农作物及植物育种的例子,如“航丰1号”棉花、“航椒1号”辣椒、“太空5号”小麦,“太空万寿菊”等,这些航天育种技术的成果,破解了农作物及植物品种贫乏和濒临灭绝的问题。此前,天宫一号搭载了4名微小的特殊“乘客”,它们是我国特有的包括普陀鹅耳枥在内的4种濒临灭绝的的植物种子,由天宫一号带入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地面无法模拟的环境的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从而使他们回到地球时产生变化,更加适宜繁衍和存活。
运用实践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2016-11-26更新 | 11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要求全社会参与,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城乡基层;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任务艰巨,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甚至几代人不懈的努力与追求,才能形成一种群体自觉和社会风尚。

要注重实践与养成、需求与供给、形式与内容相结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价值、挖掘整理传统建筑文化,提炼凸显文化特色的经典性元素,纳入城镇化建设、城市规划设计,延续城市文脉;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必须加强“美丽乡村”文化建设,发掘和保护处处有历史、步步有文化的小镇和村庄,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引导游客在文化旅游中感知中华文化。


结合材料,阐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要求是如何体现实践及其特点的。
2023-07-02更新 | 63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6月17日,中国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前往空间站,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这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又一个里程碑,这背后是全国100多个研究院所、3000多个协作单位和数十万工作人员近几十年的团结协作和辛勤付出。2003年,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杨利伟成为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在发射过程中,火箭和飞船产生了共振,震得杨利伟的五脏六腑都要碎了,在痛苦的极点,他以为自己要牺牲了。杨利伟安全返回后,工作人员分析这种情况,认为飞船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通过改进技术工艺,最终解决了问题。2005年,执行神舟六号飞行任务的聂海胜说:“我们乘坐的火箭、飞船都非常舒适,几乎感觉不到振动。”中国航天人不断解决问题、完善相关的航天系统,推进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2021年,聂海胜执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在火箭和飞船发射升空后,他在返回舱中情不自禁地说:“感觉真好!”目前三名航天员已按计划开展空间站各项工作。


(1)结合材料并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原因。
(2)班级举行“学习航天精神,放飞青春梦想”主题班会,参考以上两则材料,请列举两个发言要点。
2022-05-17更新 | 10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