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36 题号:4128705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历经数百次实验,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引入西医炼药技法,用低沸点的乙醚成功制取了青蒿提取物,最终找到了制取青蒿素之法,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以其“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获奖后指出:中医是宝库,但拿来就用还不够,如果死守着老祖宗的宝贝,固步自封,中药只能是“一筐草”,无法变成“一块宝”;“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的有关知识,分析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如何把中医中药文化推向世界。
(2)材料中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坚持了哪些真理的观点?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1月10日,在对希腊进行访问之际,习近平主席在希腊报纸发表《让古老文明的智慧照鉴未来》一文。文章指出:伟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似的。2000多年前,古代中国、古代希腊的文明之光就在亚欧大陆两端交相辉映。古希腊哲学和文学泰斗辈出的黄金时代,恰恰也是中国“百家争鸣”的思想迸发期。曾两次访问中国的希腊文学巨匠卡赞扎基斯有一句名言,“苏格拉底和孔子是人类的两张面具,面具之下是同一张人类理性的面孔”。古希腊“智者学派”萌发的人本主义思想同中国儒家坚持的“以民为本”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伟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知的。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人给遥远的中国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丝之国”。16世纪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传入中国,成为中西科学交流的先导。古希腊戏剧家埃斯库罗斯塑造的普罗米修斯形象曾经激发中国革命志士仁人的昂扬斗志。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也早就传入了中国。伟大的古老文明更是相亲的。希腊中国友好协会60年如一日坚持“为两国人民的友好交拄工作到老”,中国翻译家罗念生一家三代致力于希腊文学、戏剧的翻译和研究,为增进两国人民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多。中希两国会继续挖掘古老文明的深邃智慧,展现文明古国的历史担当,共同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中希两国文化的发展历程生动诠释了“伟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似的、都是相知的,更是相亲的”的观点,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中希两国应该如何挖掘古老文明的深邃智慧,展现文明古国的历史担当,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
(3)为了传播中国文化,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纷纷开设富有中国特色的课程,请你参考下面的示例为孔子学院设计三门课程及相关活动。
【参考示例】课程名称:中国书法;课程内容:介绍中国书法的历史演变和博大精深的内蕴。组织学生临摹书法字帖活动。
2020-03-05更新 | 24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金剪飞舞,一张普普通通的红纸幻化成飞禽走兽;以糖为笔,一气呵成,还没回过神来,可吃可玩的糖画摆到了你面前;简简单单的六根小木头,就可组成一个孔明锁……如今,某些中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民俗文化底气不足甚至不屑一顾,但它们却走出国门,在世界面前大放异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由此可见,民俗,于我们,是一种传承、一种自信;于世人,是一扇窗口、一个视角。“民俗,于我们,是一种传承、一种自信;于世人,是一扇窗口、一个视角。”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2023-05-17更新 | 147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红色气质是革命战争年代忠贞不愈、慷慨赴死的战士气质,正是这种气质,是中国共产党在95年里不断成长壮大;是建设发展时期舍身忘我、一心为民的公仆气质,正是这种气质,是党的领导,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爱戴和支持;是改革开放时期扎实肯干、无私奉献的先锋气质,正是这种气质,是党以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中国共产党人在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中历练的“红色气质”,能够保存多久,党的生命就能够保持多久,能够薪火相传,人民的江山就能世代永固。
材料二       《朗读者》第一集压轴出场的是96岁高龄的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他在国外出版译著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六十本,是有史以来将中国历代诗词译成英、法韵文的唯一专家。2014年8月2日,许元通获得国际翻译家联盟(国际译联)2014“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成为该项奖自1999年设立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徐老先生尽毕生之力所做的,就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学之美,似无止境。对于未来的时间,它是这样设计的:两个多月翻译一本,计划有生之年完成《莎士比亚全集》。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弘扬红色气质。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中外名著为什么可以互译共存。
2018-02-02更新 | 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