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政治与法治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 依法执政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4 题号:4734558
材料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供需之间的不平衡,即结构性矛盾。一方面,外需减少导致外向型供给体系中部分产能过剩,而对内供给体系却没能及时跟上随中等收入群体迅速扩大而升级变化的消费结构;另一方面部分产业的产能已达物理峰值或资源约束承载能力极限,而整个供给体系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的能力较低。无论是消费水平、消费能力还是消费欲望,中国都不存在消费需求约束,但有效供给能力不足的结束带来大量“需求外溢”。从供给侧结构入手推进中国新一轮改革,推动有消费需求的供给发展,压缩、消化“无效供给”,才能有效化解潜在“滞胀”等风险,并实现经济新一轮可持续健康发展。
材料二:201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研究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习近平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的重大决策,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重点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不能因为包袱重而等待、困难多而不作为、有风险而躲避、有阵痛而不前,要树立必胜信念,坚定不移把这项工作向前推进。政府要勇于承担责任,各部门各级地方政府都要勇于担当,干好自己该干的事。要突破重点难点,坚持重点论,集中攻关,以点带面。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如何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解题方法

【推荐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乎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只有充分发挥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作用,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走对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2022年的立法项目从国情出发,涉及关乎国计民生的经济、民生、安全、生态等各个领域。反垄断法、公司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等法律的修改,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制定,体育法、社会救助法等法律的修改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粮食安全保障法、金融稳定法、能源法等法律的出台保障国家经济安全;黄河保护法的制定,畜牧法、矿产资源法等法律的修改推动绿色发展⋯⋯立法项目更多于往年,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阐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的正确性。
(2)说明我国2022年的立法工作是如何践行全面依法治国原则的。
2022-12-25更新 | 32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12月4日,13亿中国人迎来了第一个“国家宪法日”。要求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让法治信仰蓬勃发展。这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奠定了基础。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早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提出要进一步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建立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制度等。
(1)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根据材料阐述我国设立“国家宪法日”的意义。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上述材料应该如何践行宪法实施的要求。
2016-11-26更新 | 11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法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被视为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编纂民法典是我国立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客观需要,也是形成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体系的必然要求。

根据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明确了"两步走"的民法典编纂工作计划,即先制定出台民法总则,后制定民法典各分编。

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民法总则是编基民法典的开篇之作。

2018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民法典分则各编草案进行了首次审议,这也标志着民法典分则编纂工作全面展开。之后,全国人大常香会就分则各编草案分别进行了多次审议。修改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召开了多次论证会,听证会和研讨会等,邀请了不同领域的法学家、全国人大代表、司法实务部门、各业务部门的同志参加。每一次提交给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草案也会上网公布,征求社会意见。草案内容总体上看较为成熟。

2019年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将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民法典草案提请2020年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并征求意见。


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全国人大在推动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中所起的作用。
2021-01-08更新 | 2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