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文化与生活 > 文化与社会 > 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1 题号:4953874
低碳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话题,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某校高二(1)班同学决定以此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参与讨论] 
中国西部循环经济论坛在兰州大学举行,围绕“循环经济、生态保护、节能减排、低碳生活”这一主题,专家学者对西部地区如何发展循环经济建言献策。 
(1)从《文化与生活》角度,谈谈树立“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理念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和影响。  
[倡议行动] 
对我们来说,生活方式描绘了每个人的“碳足迹”,体现在衣、食、住、用、行等各方面。当前,人们使用交通工具时不外乎以下几种选择:公交车、地铁、出租车、私家车、自行车等。有人认为,“自行车是落后的交通方式”,而社会学家预言,交通方式的多元化并不意味着自行车将被中国人彻底抛弃,随着中国人环保、健身意识的增强,一部分人还会重新选择这种健康的、没有噪声和污染的交通工具;另外,自行车的运动作用和自行车极限运动的独特魅力,也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加亲近自行车。
(2)如果在学校举行一次鼓励骑自行车的倡议活动,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参与这次活动的文化意义。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乡村振兴,文化同行。在河南省南阳市大冯营镇周庄村,兰风茶座、兰馨书院、文体广场、农村大戏台、农耕文化展馆、二十四孝文化墙、少年国学堂等具有中原特色的古村落建筑已经建成,如今已成为村民群众休闲、娱乐、健身、学习的温馨幸福的精神家园。

从2013年开始,周庄已连续举办了四届农民文化节,文化建设异彩纷呈。文化滋养催生创业动力。该村以文化、生态、旅游为发展定位,开发乡村木器、竹器、草编等土特名优工艺品,组织农民进行文化旅游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打造特色文化旅游村,并逐渐打响了“文化周庄,兰馨农业”品牌,兰馨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绿豆、小米、芝麻油等生态产品,走进了北京、郑州等大中城市。近年来,该村深入挖掘民俗文化积淀,把民俗文化转变为产业文化,先后成立了文化周庄创业园和女子工坊等机构,组级能人和专业人士对全村村民进行技能培训,鼓励创业,石材工艺坊的工艺盆景以及女子手工坊的剪纸、香囊、虎头靴等传统手工产品日益在市场走俏。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该村是如何做到“乡村振兴,文化同行”的。
(2)结合材料,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知识,分析说明实施乡村振兴要把握特点、注重特色的正确性。
2018-08-21更新 | 36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近年来,无论@是高铁走出国门,还是核电走向海外,“中国质量”正逐步取代“中国速度”成为中国的一张新名片。质量之魂,存于匠心。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必须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
2018-05-01更新 | 5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材料一 中华文化有悠久的传统,是汉族与各兄弟民族文化交融演化的历史产物,在长期的交流、渗透、竞争和融合中演进发展,为不断 增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团结力注入了深刻内涵。国家不断走向富裕、走向文明的现代化进程,使各民族人民的国家认同感不断深化,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极大增强。
材料二   2015年9月3日,我国举行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阅兵活动。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在这面旗帜的指引下,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将一如既往地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华民族为什么会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团结力。
(2)当代文艺工作者如何增强文化自觉,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作品?
2016-11-26更新 | 26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