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文化与生活 > 文化与社会 > 文化与政治的关系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0 题号:4973001
随着我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日渐加大,在“西强我弱”的国际传播大环境下,如何通过讲好“中国故事”来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精神,日益成为我国向世界展现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
学者甲:改革的时代,中国大地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无数的故事,或悲壮或励志、或神奇或曲折,或寻常或琐碎。因此,讲好“中国故事”:一方面,提炼精髓选好故事内容,深入生活获取生动素材,沙里淘金、去粗取精,精选出能够凝聚社会共识好故事;另一方面,以生动形象的形式讲好故事,把握受众需求差异,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讲究生动活泼,注重细节,达到打动人、感动人的效果。
学者乙: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到“中国诗词大会”,再到“朗读者”、“见字如面”,一个个有传统底蕴又有时代创意的综艺节目,如同一股文化清流,触动海内外观众对“诗和远方”的美好遐想。因此,讲好“中国故事”:一方面,要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表达、中国修辞、中国语意;另一方面,要积极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寻找中外利益交汇点、话语共同点、情感共鸣点、让中国声音赢得国际社会理解和认同。
(1)结合上述材料,并运用文化影响的相关知识,阐明讲好“中国故事”的理由。
(2)分析概括出甲、乙两位学者认识中所共同蕴含的对立统一的思想。
(3)请你就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另行补充两条见解及其理论依据。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文旅融合,奔向诗和远方。2018年4月8日,新组建的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我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呈现几何级数增长的态势。文化旅游拓宽了当地居家就业和脱贫致富的门路,为城乡发展振兴集聚能量,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从山村到城市,从观光到体验,旅游业已成为增加人民收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的重要产业。

彝人古镇是文化旅游的教科书。自开发之初,古镇就确立了传承彝族文化遗产与仪式生活、兼容现代文化的思路。把彝族文化作为古镇的灵魂,建筑文化、民俗文化、风土人情等各个层面都独具彝族文化特质,并考虑到旅游消费市场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变化,不断推出新颖的旅游观赏与体验活动。在古镇内营建彝人部落特色街区,开发酒店、客栈区,顺应了旅游向商业综合体和旅游集散中心发展的趋势。

在各地文旅融合中出现了定位不清、盲目跟风,没有独具特色的文化、文化创意产品;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不足,导致文旅融合发展内生力不够;管理体制缺乏深度融合,发展资金不足,救援、厕所等配套设施滞后;文旅市场存在强迫或者变相强迫购物消费等问题,影响旅游消费环境,综合治理能力有待加强。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试阐释文化与旅游融合的经济意义。
(2)用唯物论知识剖析彝人古镇成为文旅教科书的原因。
(3)请就文旅融合如何更好地奔向诗和远方提出合理化建议。
要求:①观点明确,紧扣主题,理由充分,合乎逻辑。
②综合运用《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知识加以阐述。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150字左右。
2019-12-07更新 | 96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6月23日,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意味着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材料一   在北斗背后,是一支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为主的研发团队,他们秉持“自主创新、团结协作、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北斗精神为国家托举国之重器。每当经历一些重大事件、重大任务,或面临重要关头、关键时刻,常常会孕育并诞生一种崇高而伟大的精神。我党历史上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以及女排精神、抗疫精神、北斗精神等,都是时代的呼唤、事业的需要和人民的企盼,这些精神共同描绘出中华民族的精神长廊,成了一笔笔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材料二   作为一个重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北斗直接牵引带动着数百家单位、数万人,在二十余年的研制中共同锻造了注重传承、密切配合、主动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这是一项团队工程,没有个人英雄,航天事业的成功是一个团队的成功。”每一颗北斗星都有着强大的“幕后团队”,仅以卫星系统为例,总体设计、结构机械、热控制、综合电子、控制与推进、载荷等众多分系统,以及测试、总装等环节的北斗人,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大家都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助推着北斗迈出坚实而敏捷的步伐。


(1)“伟大的时代铸就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引领伟大的时代”,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分析北斗成功的原因。
(3)如果你所在学校开展北斗精神进校园活动,你作为学生代表在启动仪式上发言,你准备说些什么?请写出提纲。
2020-08-18更新 | 117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走进北京市西胡林村、天津市六街村等传统村落,我们能够欣赏风格独特的民居建筑、丰富多样的村镇空间格局,品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俚语方言、家风家训、乡约乡规、民情风俗,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韵味。传统村落承载着绚丽多彩的农耕文化,寄托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情感记忆和绵远乡愁,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不少传统村落因缺少产业支撑,医疗、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导致人口流失严重,甚至出现“空心化”;古民居、古建筑得不到及时修缮和维护,自然毁损严重;传统工匠越来越少,传统建筑工艺、传统艺术日渐失传;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无视传统村落的自然、历史、文化等个性化特征而盲目折旧建新、拆真建假,对传统建筑、历史风貌造成破坏性影响,导致“千村一面”。

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村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2012年以来,我国大部分传统村落已被列为保护对象。

(注: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


(1)有人说:“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传统村落必然走向消亡。”运用所学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2)结合材料,就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提出三条建议。
2020-10-11更新 | 2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