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文化与生活 > 文化与社会 > 文化的作用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1 题号:509788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天文气象历法。它是中华民族经验和智慧的结晶,非常准确地反映了季节的变化与农事活动的关系,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虽然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黄河流域,但由于它能反映农时季节,便于人们安排农事活动,便在全国各地流传开来。各地在应用过程中,结合本地区气候情况来安排农事,充实和丰富了二十四节气的内容,使二十四节气在各个地区都得到了灵活的应用。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因而成为中国和世界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有专家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希望有更多的文化产品申遗成功,避免某些发源于中国的文化遗产被他国“抢注”。
(1)结合材料,从唯物论角度,说明“二十四节气”的科学性。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探究中国“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3)“二十四节气”传承保护任重道远。请为你所在的学校传承保护“二十四节气”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9月23日,是我国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将极大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充分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对抓好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殷切期望。


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
2019-04-09更新 | 20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1年6月,中共中央向云南丽江华坪女高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颁授“七一勋章”。63岁的张桂梅,是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高校长。13年间,她帮助近2000多名女孩圆梦大学。她教会了大山里的女孩用知识改变命运,为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付出一生。如今,华坪女高的毕业生成为了人民警察、医生、小学教师·····一个个为人民服务的岗位见证着她初心的传递。受其精神感染,有的年轻教师婚礼当天还在上课,有的“轻伤不下火线”,只因担心学生高考。

办一所学校困难重重,为筹款办学,她曾连续几个假期去昆明街头募捐。最终于2008年,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全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成立。张桂梅说,“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党和人民。”一双贴满膏药的手、一抽屉治疗各种疾病的药物,诠释着她的初心,担当和情怀。“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功能的知识,分析张桂梅的教育初心的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2)结合材料并运用哲学知识,谈谈张桂梅的事迹对我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
2022-01-19更新 | 9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开学第一课以“中华骄傲”为主题,共分为五节课,分别为字以溯源、武以振魂、棋以明智、文以载道、丝绸新路,引导中小学生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寻找中国自信的源泉,继续传承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阐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理由。
(2)结合材料,从传统文化的特点角度,说明应怎样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2017-12-15更新 | 1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