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文化与生活 > 文化与社会 > 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0 题号:5172745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一带一路”提出三年多来,从倡议到建设、从构想到落地,惠泽各国民众,汇聚世界目光,已经成为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事件。 “一带一路”是经济贸易与文化发展的双核战略。无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蕴含着以经济合作为基础,以人文交流为支撑,以开放包容为理念的重要内容。各国间关系的发展既需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也需要文化交流的“软”助力。 “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如何开展不同文化的对话与沟通,让不同文明相向而行,如何把合作共赢的理念,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把中国梦和世界各国梦融通的种子播种到沿线国家,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需要我们有高度的文化自觉,这也是我们的责任担当。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一带一路”是经济贸易与文化发展的双核战略,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简述“一带一路”建设中开展不同文化交流的意义。
(3)请就“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增强文化自觉提出你的建议。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国,超乎你的想象》——2019年“中国旅游文化周”活动

5月中旬至6月底,由文化和旅游部支持、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办的2019年“中国旅游文化周”活动在全球联动举办。全球34家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19家驻外旅游办事处陆续举办了各类文化和旅游交流活动250余场,着力展示了中国文化和旅游产品、服务的升级成果,充分阐发了中国精神、展现了中国风貌。形式多样的文旅推介,内涵丰富的非遗展示,意蕴绵长的歌舞表演,在宣传片、讲座、论坛中聆听中国文旅融合发展的最新成果。

“中国旅游文化周”活动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核心,以“美丽中国”为主题,以“超乎想象的中国”为口号,旨在通过旅游推介和人文交流重点讲好当代中国故事,促进中国旅游高质量发展,从而达到“以文化提升旅游品质,以旅游促进文化传播”的目标。

5月17日,“中国旅游文化周”系列活动在洛杉矶拉开序幕,其间举办了开幕式、图片展、非遗手工艺展演、美食体验等多项文化旅游推广活动。6月18日,“中国旅游文化周——多彩文化•魅力贵州”在悉尼开幕,主题展分为“观、游、境、品”四部分。作为2019年“中国旅游文化周”的压轴大戏,“听瓷语•观世界”龙泉青瓷展暨“龙泉青瓷溯源之旅”旅游推介活动走进韩国首尔和西班牙马德里,为两地共计600多名现场嘉宾带去集艺术展览、旅游推介、学术讲座、互动交流为一体的综合体验。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举办“中国旅游文化周”的意义。
(2)除举办“中国旅游文化周”外,请你对中华文化“走出去”另提两条建议。
2019-12-15更新 | 17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传承是历史的要求,乡村振兴是时代的考题。

材料一   近年来,F省文化厅立足地域特色,经过深入调查研究,采取多种举措实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工程:挖掘整理朱子理学原著及传说故事、妈祖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打造福建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精品,组织舞台剧精品创排,打造优秀民间音乐精品,组织挖掘民族民间文艺精品;拓展展览展示方式,组织开发12部历史文化VR专题片;依托“互联网+”建立、“空中剧场”戏曲传播模式;建立“文化海外驿站”,积极开展海外文化展演和文化贸易等活动。

材料二   为实施“文化+”赋能乡村振兴,H市积极推进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基本形成“乡有一站(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有一室(村级综合文化室)”的建设格局,让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质量的文化大餐;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大力培育特色文化乡村,现已培育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0个、中国特色小镇16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9个;打造乡村旅游特色村镇,培育一批手艺村、美术村、艺术村、音乐村,推出一批乡村旅游产品,营造美丽乡村主客共享空间。经过努力,“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初见成效。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F省文化厅实施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工程的举措给文化工作者的启示。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H市“文化+”在赋能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3)就“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撰写两条宣传标语。(主题鲜明,立场端正,朗朗上口。)
2023-01-14更新 | 9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这个春天,传来一个关于旅游的好消息: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成立—— “诗”和“远方”终于走在了一起。此举犹如打通了文化与旅游的“任督二脉”,戳中了人们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文化是旅游的重要内涵,旅游是文化的一种传播载体。一部《少林寺》火了登封武术,一篇《养在深闺人未识》让张家界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我国50.7%的游客偏好文化体验游。乌镇基于传统文化营造了新的江南生活,莫干山基于生态环境构建了新的乡居生活……文化旅游正带给这个时代人们最需要的品质生活。文化旅游,通过文化的故事化、文化的科技化、文化的可视化,让文化被更广泛的旅游者领略和理解,使厚重的文化变得轻松浪漫,使惬意的旅游变得诗情画意。
文化和旅游,不是对“文化”与“旅游”的简单相加。文化的价值性优势与旅游的综合性、产业性优势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文旅的深度融合,将更好地统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
(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文化和旅游“在一起”如何戳中人们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2)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多样性知识分析文化和旅游“在一起”的合理性。
(3)请推荐一处你参观过或熟悉的中国文化旅游胜地,并为推广它拟写一份宣传词。(个人原创,朗朗上口,符合推荐地方的特点。字数30字左右。)
2018-06-10更新 | 1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