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寻觅社会的真谛 > 社会历史的本质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8 题号:5453817
随着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城镇化进程深化推进,人口流动性加剧,基于居住地选择的社区邻里关系,逐步取代计划经济时代“单位制”熟人社会,陌生人社区已成为城市社区的主要形态,传统意义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形成基础正在逐步瓦解。这种变化反映出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我国社会结构加速转型等使人们的认同感发生了变化
②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邻里关系取代“单位制”熟人社会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③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时代在变,人们对邻里关系会做出新的选择
④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违背规律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2021年度热词“躺平”源于帖子《躺平即是正义》,该作者称两年多没有工作,非常低欲望地生活着。“躺平”迅速引发许多年轻人的共鸣,然而有人认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躺平”只当是奋斗征途中的小憩,是为了积聚能量再出发,并不是当代人的日常生活状态。材料表明(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
②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④社会意识变化的背后总有其物质动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8-11更新 | 10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上述材料体现的唯物史观道理有(     
①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就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②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③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
④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1-21更新 | 12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把初心使命变成党员干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违背了
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②物质资料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                              ④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能动的反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9-08-05更新 | 8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