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 民族节日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15 题号:56635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节日的民俗,都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端午节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节日,它的核心和灵魂,是代代相承的文化与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认同,是炎黄子孙的身份标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传统节日呈现出更为多元的特征,但端午节蕴含的家国情怀、凝聚意识、道德风尚始终是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内涵,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滋养。
但是,受商业文化的冲击和现代生活挑战的影响,很多人感觉传统节日已经没有太多节日的味道。要使传统文化深入人心,就必须将其融入日常生活,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在喜闻乐见的日常活动中体验传统民俗节日风情,让节日有滋有味、丰富厚重。同时,还应该注重创新,把历史传统和现代元素相结合。除了传统民俗活动之外,还要在深挖节日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开发设计一些文创产品等,用现代元素给传统文化的普及与推广带来更多新意。因此,要包好传统文化的“粽子”,既需要让各种民俗活动深入人心的“粽叶”,也需要家国情怀等民族精神的“馅料”,只有这样,传统文化才能持久飘香。
(1)传统节日文化要持久飘香,离不开民族精神的“馅料”。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从文化发展的角度,说明如何让传统节日文化回归原来的味道。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辨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每到传统节日,总有一些东西使我们的心变得柔软。有对于家人与故乡的眷恋,还有对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珍视。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竞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这是中华民族延续千百年的年俗。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种全新的基于互联网的年俗文化正逐渐形成:在网上采购年货,在群里拜年、抢红包、晒晒年夜饭,看看网络春晚,网上订张机票或者电影票,……

材料二 当今时代,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只要打开手机客户端,用指尖轻轻触碰屏幕,人们就能随时随地享受从沟通交流到衣食住行等全方位服务。互联网正在重塑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社会的交流结构、组织结构,对人们思维方式、价值观、交往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重要影响。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


针对传统年俗的变化,有人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传统节日会丧失鲜活的生命力,也有人认为会进发出新的生机。你支持哪一种观点?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2019-06-04更新 | 234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推荐2】党的十八大以来,每逢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都要抽出几天时间走进人民群众中,看实情、听民声、问冷暖、送祝福。

【最深的期盼:高质量发展】

2013年甘肃,在引洮供水工程工地,习总书记叮嘱负责同志“民生为上、治水为要”;2016年江西,总书记提出“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2021年贵州,总书记再次强调“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2015年陕西,在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总书记要求广大科技人员要树立强烈的创新责任和创新自信;2018年四川,总书记提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梳理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思路。

【最牵挂的事:脱贫攻坚】

连续9年春节,习近平总书记走遍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在徐海成家算收入支出账,一笔一笔,计算的是简单数字,给予的是生活信心;在贫困户吉好也求家,摸摸被子够不够厚实,问小孩多长时间洗一次澡,对困难群众的冷暖有多挂心,关怀就有多细致入微;在革命老区井冈山,“在扶贫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真挚的话语,既是承诺也是行动。2020年,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更为世界减贫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结合政治生活,谈谈脱贫攻坚的重要意义。

【最惦记的人:人民群众】

从2013年至今,无论是登上海拔1000多米的阿尔山市边境哨所,还是下到20多米深的北京地铁地下作业平台,或是踏过飞扬的黄土、绕过九曲十八弯……心之所系,行之所至,习近平总书记都会来到群众身边。  

“以群众为重、以民生为本”,是总书记春节考察的不变宗旨。我们也坚信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3)“以群众为重、以民生为本”是总书记春节考察的不变宗旨。请说明其宗旨所蕴含的唯物史观依据。

【最暖的问候:幸福安康】

春节,是中国人共同的文化图腾。无论身处何方,一句“过年好”,都能唤起人们最温暖的情愫。习近平总书记入乡随俗,常以各地风俗民情同大家一起喜迎新春。其中,2019年在北京草厂四条胡同,总书记同老街坊们一起包饺子、贴福字、炸饹馇;2020年在云南司莫拉佤族村,总书记敲响三声木鼓,为乡亲们送上新春祝福……我们坚信在习总书记的亲身感召下,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凝聚一心,一定能托起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4)阅读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以“传承春节的意义”为主题,写一篇150-200字的体会。
2021-05-07更新 | 11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政治认同”素养]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来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过去,对出远门的人来说,远隔千山万水,交通不便,通信不畅,团圆往往可望而不可即。今天交通、通信发达,对忙碌的现代人来说,中秋节的团圆,更多地表现为一种释放压力、调整生活节奏的诉求,同时,在这个更具诗意的日子里,在一种更具仪式感的氛围中,我们可以重温那渐行渐远的传统文化情怀。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中秋文化”对中国人的价值。
2019-08-21更新 | 8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