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关系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5 题号:5773762
材料一:文化发展离不开文艺工作者的创作实践。某市要求每个文艺工作者都要践行“追求德艺双馨坚持德才兼备的行为规范把道德追求切实贯彻到实实在在的文艺创作中去。
材料二:2017 3、4 月间,投资 1.2 亿元的现代版官场现形记《人民的名义》应运而生并以摧枯拉朽之势掀起一场久违的全民追剧热”。看来好的东西依然是大家追寻的主流。艺术作品源于生活但是要高于生活,要对现实素材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艺术加工电视剧不只历史和穿越,《人民的名义还原反腐生态反映人民关切采风真实案件吻合时代脉搏是近年来的优质国产正剧。《人民的名义》每一集都有正面的力量,光明 hold 住黑暗。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的知识,说明文艺工作者如何把道德追求贯彻到文艺创作中去。
(2)《人民的名义》让“光明 hold 住黑暗”。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并结合材料二,总结实现这一效果的经验。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文化“走出去”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外文化贸易发展较快,中外文化合作方兴未艾,一些文化企业在海外落户。短短七八年间100多个国家共开设了300多个孔子学院和400多个孔子课堂。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伦敦中国文化年、纽约中国文化游、“感知中国”等活动把中国文化带到国外民众中间,产生了积极影响。文化“走出去”正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是提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的有效途径。关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有下列两个观点。

观点一 中华文化“走出去”,不是简单的文化产品“走出去”,而是中华文化价值观的“走出去”。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范周表示,要提升文化自信,强化文化主体性建设,提升媒体融合力度,加强传播机制和手段创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观点二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识和名片,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中宣部秘书长官景辉说。他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一是重视内容创新,增强吸引力;二是重视出口平台和对外营销渠道的建设;三是重视发展新兴产业,努力形成对外文化贸易新的增长点。

材料二:利用外媒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塑造国家形象的一种新的有效方式。当国际上有人“唱衰中国”、“抹黑中国”时,英国BBC2电视频道却于猴年春节播出了中英联合摄制的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引发收视热潮,进一步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中国、理解中国的兴趣。该片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结构处理,将春节的个人记忆与集体表达有机结合,增强了视觉效果、亲近性与趣味性,表现了中国人“归根”的家国观和团圆喜庆的文化精神,成为继《超级中国》《鸟瞰中国》《美丽中国》等纪录片之后又一个“借船出海”的成功事例。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请你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出自己的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简述这一借船出海讲好中国故事的成功事例对我们的启示。
(3)为使更多人了解《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这部纪录片,请你撰写两句宣传标语
2018-10-19更新 | 12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恶搞文学影视作品之风兴起。恶搞不仅染指我国古代经典名著,而且对那些具有主旋律意蕴、被称为“红色经典”的作品也颇为“偏爱”,如电影《闪闪的红星》《林海雪原》《洪湖赤卫队》,歌曲《黄河大合唱》《十送红军》《长征组歌》等。各种恶搞者以网络为载体空间,以追求快乐为直接目标,颠覆严肃的文艺叙事和历史主题,彻底消解原作的积极意义,在颠覆、解构红色经典中掀起一次次狂欢。恶搞作品短时间内赚取了不少点击量,却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1)针对恶搞“红色经典”的行为,有观点认为“纯属娱乐,并无恶意”,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批驳这一观点。(12 分)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青少年学生应如何应对恶搞“红色经典”作品。(6 分)
2018-06-28更新 | 4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2016年10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胜利闭幕。全会总结了我们党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经验,分析了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认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为更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因此制定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材料二 2017年1月6日,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面从严治党,要坚持推进标本兼治。所谓“治本”,就是通过思想文化建设,实现党员理想信念的巩固、政治立场的坚定、思想作风的清廉。只有从思想认识上形成了对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度自觉,全面从严治党才会从外在的强制约束,转化成为内在的自我警醒,才能形成“不想腐”的精神境界。 
(1)结合材料一,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党出台《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谈谈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如何治本?
(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请就如何“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提两条建议。
2017-09-28更新 | 21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