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文化与生活 > 文化与社会 > 文化的作用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7 题号:586997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小学生守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2015年教育部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新守则共9条,282字,内容涵盖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保留了2004年守则中仍具时代价值、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应长期坚持的内容,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等;补充了一些更具操作性、学生可以做到的具体行为规范内容,如主动分担家务、自觉礼让排队等;增加了新时期学生成长发展中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如养成阅读习惯、低碳环保生活等。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既“高大上”,又“接地气”,新增内容与时俱进,时代特色鲜明,更好适应现代教育规律。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既“高大上”,又“接地气”的意义。
材料二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于2016年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
习近平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珍惜韶华,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2)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的知识,分析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认识”的合理性。
材料三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 增强法治道德底蕴。把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实践,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努力形成中华儿女互有责任的良好风尚。广泛开展时代楷模、最美人物和身边好人学习宣传活动,积极倡导美德善行。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源泉。 
(3)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以文化化人,以人育人,发挥德育的作用,这离不开宣传和教育。请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设计两条宣传标语。(要求:围绕主题,郎朗上口,对仗工整)。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这意味着,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全面建成开通,中国北斗迈进了高质量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新时代。北斗系统已全面服务交通运输、公共安全、救灾减灾、农林牧渔、城市治理等行业,融入电力、金融、通信等国家核心基础设施建设。在中国入网的智能手机里,70%的手机提供了北斗服务。2019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3450亿元。作为联合国认可的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之一,北斗相关产品已出口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向亿级以上用户提供服务,基于北斗的国土测绘、精准农业、数字施工、智慧港口等已在东盟、南亚、东欧、西亚、非洲成功应用。26年间,几代北斗人接续奋斗,一次次刷新了科技强国的“中国速度”,展现了自主创新的“中国精度”,彰显了开放包容的“中国气度”。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将高质量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021-02-21更新 | 13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调查显示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20年来几乎没变,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中国人均图书消费的萎缩势必影响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影响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毕竟,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

材料二:“廉”一直被中华民族列入基本道德,是礼、义、廉、耻这“四维”之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撑。现实生活中“廉”与“不廉”的现象始终并存。就如何更好地弘扬“廉”文化,记者采访了相关学者。

某学者认为:推动“廉”氛围的形成,重在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多宣传解释何谓“廉”,培养起基本观念。同时,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对“廉”的解释和宣传要注入现代生活的内容。尤其要做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衔接工作,媒体应多发掘生活中优秀人物的典型事迹,形成强大的道德感召力。


(1)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的合理性。
(2)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二某学者的观点,谈谈如何更好地弘扬“廉”文化。
2019-03-27更新 | 129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实现文化小康是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加速推进。随着文化设施利用率不断提高,符合群众口味的服务内容不断丰富,老百姓在精神文化上的“获得感”也不断增强。2016年,贫困地区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完成,文化对发展的促进带动作用不断彰显,文化小康工作“短板”不断补齐。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知识,指出补齐文化小康工作“短板”的重要性。
(2)实现文化小康,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请就农村如何实现文化小康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2018-04-07更新 | 8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