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文化与生活 > 文化与社会 > 文化与政治的关系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4 题号:6407083
在世界多极化继续深入发展的关键时刻,国际社会渴望汲取中国的智慧,为“世界向何处去”寻找答案。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时代大潮对全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世界大同”、“天人合一”等中华文化的传承,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等中国外交理念一脉相承。中国人民愿意和世界人民一起共创人类的美好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美好的前景。
结合材料,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体现的文化生活观点。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议题1】(12分钟)

议题:中国航天探索背后的决定性因素

议题情境:《中国航天成就》

议题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商议、展示

议题任务:通过分析视频和材料的关键信息,了解中国航天成就的同时,思考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的关系。


活动:欣赏视频,思考:
(1)从东方红到天问,中国航天探索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决定性因素是?

资料   航天技术与产品服务助力脱贫攻坚,超过2000项航天技术成果实现移植深耕,孕育了智慧城市、太空育种、太空制药等新业态,产业经济规模由百亿量级跃升至千亿量级。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航天以积极开放的姿态开展国际交流,形成开放合作新格局。积极参与联合国外空委及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等国际组织活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重大自然灾害等人类共同挑战作出重要贡献。


(2)思考:上述材料又说明了什么?
2021-10-17更新 | 17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是传承千年的礼仪之邦。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第一页的时候,礼仪就伴随着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产生了,人们的服饰、建筑、行为方式等等,无不贯穿着礼的精神,成为古代中国文化主要的理论基础和价值标准,也成为中华文明区别于世界,以及其他古老文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长期以来,由于礼仪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处于渗融并存的状态及礼仪文化的糟粕所产生的消极作用,我们忽视了传统礼仪文明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国,礼仪文明的主旨具有值得开掘吸取的价值。礼仪文明既有内在的源于自觉意识的道德规范,又有外在的带有约束性的行为规范。用一定的礼仪形式来调节人们的行为方式,可以加强社会的亲和力,并对人的社会化施予积极影响。礼仪内在的道德修养,可以达到人性的平衡、升华,生发“礼尚往来”、以“诚”相待、以“信”相许、以“义”相重的情操,从而实现主体与外界的和谐、群体的和谐、社会的和谐;礼仪文明的秩序、和谐理念,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建设和平、稳定、繁荣的新世界的追求。

材料二:2020年4月13日,浙江省高三和初三年级开学。浙江衢州117所学校开学后顺势推行起作揖礼,作为学校复课后新开设的一门教学内容。实施作揖礼的场景主要有,学生们上课时向老师施作揖礼,同学见到同学时互相施作揖礼等等。对于浙江衢州学校推行的作揖礼,有网友表示很赞,对作揖礼持支持态度。他们认为作揖礼不仅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它也能让学生们保持一个安全的距离,不失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但作揖礼的程式化和复古化,又让不少网友感到反感,对作揖.礼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虽然作揖礼是传统文化,但是在现代社会推行作揖礼却不太合时宜,更像是面子工程,也像是食古文化。因观点不同,网友们就是否应该推行作揖礼,在网络上争论起来。


(1)结合材料一,概括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特点并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对当代建设和谐社会的价值。
(2)结合材料二,运用“求索直理的历程”的知识说明,如何认识网友在是否应该推行作揖礼上的争论?
(3)学校推行作揖礼,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请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阐明理由。
2020-06-25更新 | 11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间文学是我国文学有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是广大劳动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一种语言艺术,包括神话、传说、故事、史诗、谚语、歇后语、谜语、民间说唱等。它生产和流传于民间,服务于大众和社会。民间文学蕴含着我国各民族各地域丰富的民间风俗习惯、宗教观念信仰和伦理道德价值,是塑造当代中国人文精神的重要力量;民间文学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多元的形式充实着民族文化的宝库,并成为世界民间文化的重要财富;民间文学是文艺创作的摇篮和乳娘,古往今来许多文学家和艺术家都是喝着民间文学的乳汁长大的,比如,屈源的《九歌》就是源于民间祭祀的祭词、祭,聂耳的《码头工从歌》则是受到码头工人的劳动号子的启发才谱写而成的。
民间文学既是伟大的,又是脆弱的,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社会的根基逐渐衰弱,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更加多元化,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一些有说唱特长的民间老艺人也相继离世,民间文学的传承人和受众都逐渐萎缩,民间文学的传承面临严峻冲击。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实施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
(1)“民间文学既是伟大的,又是脆弱的”。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用唯物史观分析创作应向群众学习,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的理由。
(3)结合材料,请你为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学遗产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2017-05-23更新 | 17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