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传统文化的继承 >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5 题号:6497463
材料一:央视网微视频工作室公益短片《家风传承》,通过三个故事还原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家风传承”精神。
家庭和睦:“什么是一个家?有妈、有爸、有娃,这才是一个家。”8年里,呼和浩特儿童福利院“模拟妈妈”景凤英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特殊大家庭的和睦。
家教有道:“不搞特殊化,俺爹这句话,我记了一辈子。父亲的光环是他的,自己的路还要自己走。”53年里,焦裕禄女儿焦守凤始终坚守父亲的嘱托。
家风传承:“我没什么别的本事,就会一些老祖宗留下来的老玩意儿,现在全家人和我一起发扬传承。”15年里,全国文明家庭获得者鲁立清一家人用家训守护“匠心”。
材料二: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千万万家,家国两相依。一玉口成国,一瓦顶乃家。家和万事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有一老如获至宝,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绵延不息的重要软实力,也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璀璨不绝的基本基因。
(1)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特点”说明家风最美的教育是传承。
(2)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让家风重新焕发时代魅力。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战略任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青年报》发表的《民族文化产业在新时代腾飞》一文中报道:广西阳朔的山水实景剧《印象·刘三姐》在充分展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人与自然巧妙的结合,借用桂林的山水,把演出放在真正的山水间,而不是剧院里面。上演5年零5个月,累计观众达260多万人次,票房收入5.2亿多元。同时,《印象·刘三姐》还带动其他项目升值。夜间,沿江5个村庄的农民划着小船来演出,这些农民白天是渔民,晚上就成了演员。在演出周边,有的农民每月出租望远镜的收入就达数千元。
材料二:互联网的到来,为人们创造了无尽的可能。不过,如果没有以守规矩、讲法治、有道德作为底线,网络中存在的不良现象,也会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的成长产生消极影响。
近期,“快手”、“火山小视频”直播短视频平台传播涉未成年人低俗不良信息,社会舆论反映强烈,国家网信办于4月4日依法约谈“快手”和今日头条旗下“火山小视频”相关负责人,提出严肃批评,责令全面进行整改。恋爱、怀孕、生子…这些现实生活中未成年人的禁忌,在网络直播中却无所顾忌。直播平台被约谈,说明主播出了事,平台并不能事不关己,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直播平台有义务也有责任去抵制不良风气。有人为了丑闻而激动,有人为了奇闻而狂欢。你或许不会这么做,不会如你所看到的一些不正之风,但也并不会促使你去批评、去抵制。因为你所看到的这些事情与你个人无直接关联。而这种“事不关己”的思想无异于充当同谋者。
(1)《印象·刘三姐》的成功是进行文化创新的结果。请问:文化创新的途径有哪些?
(2)有人认为,《印象·刘三姐》的成功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这充分说明了“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它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请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3)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简析网络“低俗之风”的形成原因,并从不同主体角度分析如何有效解决网络“低俗之风”的问题?
2018-07-06更新 | 2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自古以来,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变法变革图强运动,留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等豪迈宣言。中华民族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曾经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正是这种变革和开放精神,使中华民族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天下大同”等传统思想的时代价值。
2019-05-06更新 | 36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国学”,是相对西学而言的中国之学,具有中国的文化与艺术特征,她是一种起源于原始太初而传承于历史现实的活着的正在继续的中正文明、和谐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世界格局变化和中国发展大势,以其深厚的国学积淀,运用与时俱进的“和”文化理念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人类文明,他认为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是独特的,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要理性处理本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差异,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他认为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国学”是如何体现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的?
(2)从矛盾既对立又统一的角度,分析如何正确认识并促进世界文明在“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中变得更加美好?
2018-01-29更新 | 1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