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文化与生活 > 文化与社会 > 文化的作用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9 题号:672344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塞罕坝林场位于河北省北部,曾经是茫茫荒原。1962年建场以来,三代塞罕坝林场人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坚持植树造林,建设了百万亩人工林海,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201712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为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授予“地球卫士奖”。
如今,塞罕坝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5万吨,成为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三代塞罕坝人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向世界诠释了“美丽中国”。
(1)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三代塞罕坝人先进事迹给我们的启示?
材料二   往事越千年,每一件文物都有传奇的前世今生,它们是生活在民族血液中的文化基因密码,记录着我们的过去,也昭示着我们的未来。
2017123日,《国家宝藏》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首播。节目在表现形式上一改以往文博类节目沉闷、古板的风格,运用巨幅大屏幕、全息影像等技术,邀请专业人士担任国宝守护人与讲解员,用小剧场的形式来讲述文物的“前世今生”;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将一件件文物背后的故事展现在大家面前,构建起国人与文物之间跨越时空的灵魂交流,让这些摆在博物馆里的文物跟人、跟生活建立起一些活生生的血脉勾连,拉近了与年轻人的距离,使那些“养在深宫人未识”的文物“活”了起来;同时成功联结起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打开中华文明的磅礴格局,更好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把中国文化的丰富内容、独特价值贡献给了世界。
(2)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国家宝藏》节目是如何使文物“活”起来的?
材料三   历史表明,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复兴,不仅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科技实力作支撑,而且需要有生生不息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来推动,正是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引领一个民族穿越“千年未有之变局”,战胜“千年未有之强敌”,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开启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在新的征程上,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中华民族精神,始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强基固本。
(3)有人认为: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此观点予以评析。
(4)请就中学生如何弘扬民族精神,提两点建议。(要求:建议具体,可操作性强)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文化建设,围绕文化强国战略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大思路。主要包括培育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等。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除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外,必须增强民族自信,而民族自信的关键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
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回答,为什么要坚定不移的实施文化强国战略。
2016-11-26更新 | 37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铸就中文化新辉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分析决胜全面小康社会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要性。
2018-03-13更新 | 5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10月14日,宁德市古田临水宫祖庙陈靖姑金身起驾赴台湾巡游。此次巡游将促进两岸同胞心灵之间的沟通,使两岸一家人的血脉联系更为紧密,同时促进宁(德)台(湾)文化、经贸等各领域互动往来,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福祉作出新的贡献。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分析陈靖姑金身赴台湾巡游的意义。
材料二:“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中西人员交往、商业贸易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交流。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代,丝绸之路的合作精神正在发扬光大,我国倡导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的理念,着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我国发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之间的教育合作、经济合作、民间交往,推进相关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互联互通,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得到了相关国家人民支持。民心相通为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多样性与传播相关知识知识,说明我国如何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更好促进文化交流。
2017-05-12更新 | 1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