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9 题号:678557
2011年 3月30日晚,一部反映中国石油工人无私奉献、攻坚克难的新编京剧《魂系油气田》在成都西南剧院首演,2个小时的精彩演出让观众深受感动,演出获得巨大成功。
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京剧。20世纪初,受西方民主和自由思想的影响,京剧创作进入辉煌时期,并成为新文化运动中的一股重要力量。2008年2月,教育部修订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增加了有关京剧教学的内容,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具体情况,将15首京剧唱段安排在一至九年级,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推开。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京剧的发展与推广给我们的启示。
10-11高二下·山东德州·期中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云冈石窟是我国三大石窟之一,距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来到云冈石窟考察。习近平仔细查看雕塑壁画,不时向工作人员询问石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情况。他强调,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冈石窟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维修保护。随着科学,迈开了“漫游”世界的步伐。“云冈石窟全景漫游”线上参观模式最大限度降低了对文物的损害,借助精准数据石窟得以复原还原,皇家石窟的宏伟气势得到了跨时空、跨地域展示,国宝真品“无压力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让人们能够在云端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观赏者通过独特视角,移步换景,技术的发展,云冈石窟的保护从文物本体逐渐走向数字化360度无死角身临其境、自由自在地全方位、多角度欣赏石窟艺术,并聆听专业细致的讲解,营造了更为有趣的参观氛围,也在传统文化与当代流行文化之间构建了桥梁,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保护云冈石窟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云冈石窟全景漫游”模式对我们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启示。
2020-10-25更新 | 21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5年多前,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时,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十八洞村通过举办“道德讲堂”、考察学习和培训等活动,增强了自主脱贫意识和创新能力。扶贫先扶“精气神”是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重要经验。某村是改革开放初期有名的先进村,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充裕的物质生活。不久,奢靡现象开始抬头,并愈演愈烈,乡风日下,价值观念下滑,没过几年,该村经济变得衰退、凋敝。最近,该村村委会下大力气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好家风 好家训”活动,凝聚起向上、崇善、爱美的强大正能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传承乡村文明,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该村又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乡村和最美乡村”。


(1)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说明十八洞村扶贫先扶“精气神”这一经验的合理性。
(2)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阐释该村村委会做法的合理性。
2019-05-16更新 | 85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村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似乎正在悄然到来。在城镇化的浓湖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的那种“一月冬麦,一片高粱,十里有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丝不再。有人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烙印着时代与民族特色的,既具有古风古貌又有特质的农耕文化遗产——江南古村落,并不仅仅在于建筑本身,还在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于一砖一瓦、一梁一柱背后所说不完的故事。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说明,“让古建筑背后那些所隐藏的故事”如何“一直说下去”。
2017-05-15更新 | 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