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文化与生活 > 文化与社会 > 文化的作用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45 题号:75126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之路是一帆风顺的,青春的底色永远离不开“奋斗”两个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教诲我们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

我们的国家,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这种奋斗精神支撑我们战一个又一个困难,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正是无数人的奋斗,不断定义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创造着我们的幸福生活。


(1)结合材料和文化的社会作用知识,说明弘扬奋斗精神有什么意义。
(2)结合材料和哲学知识,分析新时代青年人如何定义自己的人生价值。
(3)结合日常学习和生活实际,给自己弘扬奋斗精神提出两点具体要求。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提升消费品品质,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所谓“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它代表着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取向,一丝不苟、不走捷径的态度,以及对工匠职业本身的敬畏和信仰。其核心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重拾缺失的工匠精神,对推动中国经济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升级,使“中国制造”成为“优质制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工匠精神在推动“中国制造”成为“优质制造”中的作用。
(2)请以“发扬光大工匠精神”为主题,设计两句公益广告词。(每句广告词不超过14个字)
2017-02-08更新 | 17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中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总体来说,是礼治和法治的结合,是礼法并治。
礼治既表现在国家治理中体现出的文化精神。中国自古就重视文化立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警戒,“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的齐家之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治国之道,“仁义礼智信”的基本价值,“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奋进态度等,对中国古代治国理政以及全体中国人的人格言行影响深远。
在礼治之下,中国历史上也发展出了与其相应的法制,有法制体系,规范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例如监察制度,唐朝就有“四善二十七最”“六察法”等,对官员的监察和考核进行详细严格规定。中国历史上治理较好的时期,都是哪些文化较昌明开放的时代,比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当文化精神比较衰退保守的时候,便出现社会治理和制度的相对颓废。
所以,今天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法治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徒法不足以自行”“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应大力加强礼治,注重夯实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当今社会治理为什么要“加强礼治,注重夯实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2017-06-10更新 | 105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儒家思想是以孔子为先师、以“儒”为共同认可符号的各种思想道德准则。儒家思想与时迁移、应物变化,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而不断发展更新,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儒家思想坚持经世致用原则,注重发挥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对个人、社会的教化同对国家的治理结合起来,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目的。 
     儒家思想正视文明的多样性,不是消除文明之间的差异,而是提倡相互交流、互相借鉴。儒家这种“以和为贵”“兼容并包”的思想,为解决世界文化冲突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在国际上,美国众议院于2009年10月通过决议,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在国内,台湾地区将孔子诞辰日定为教师节,香港将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孔圣诞日”。这些都表明,儒家思想所蕴含的“仁义”等思想,能够成为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共识,能够成为凝聚华夏子孙的精神纽带。 
     在今天,回归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将自身发展融入五千年中华文明历史长河,才能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才能为现代中国发展找到精神家园。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阐述传承儒家思想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观点,说说当前应如何正确把握儒家思想。
(3)寻找身边的儒家:请举出两个例子,具体说说儒家思想对今天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影响。
2016-11-26更新 | 28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