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文化与生活 > 文化与社会 > 文化的作用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11 题号:7610229

有厂商说长期喝他们厂的酒,能消除各种老年人的疾病;有公司宣称,他们按摩鞋垫能治百病,这双鞋垫没有医疗器械的资质,却卖到1068。不法商家抓住老年人渴望健康、恐惧疾病的心理,通过各种手段,诱惑老年人上当,从而骗取老年人钱财。


结合材料,运用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哲学知识,请你分析“一种药方包治百病”的荒谬性。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老人们为什么容易上当受骗。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地名承载丰富的文化信息,接续千百年的情感传承,一个地名是一个地方的符号,是那个地方人们的情感所系。在海内外寻找乡愁的华人心中,地名是一条回家的路,即便不在那里出生,那也是祖辈的根,他们的后代依旧将心底的那份乡愁与那个遥远的地名联在一起。人们对地名的情感是个人的、家族的,更是地方的、民族的。诸多地名情感的滋生、蔓延与丰富,构成一个民族的文化自尊。
在上个世纪末,出现了为经济发展一哄而上、改名成风的现象。一位老兵到了台湾,晚年一直想回大陆,但身体原因只能让孩子回来寻根,孩子根据地名却难以找到。后经民政厅翻阅档案才找到家乡。老先生感慨说,地名改的让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是古人对古徽州的向往与期盼。徽州山川秀丽,历史悠长,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民间习俗自成一统。走近徽州,步入由白墙青瓦、高低错落的马头墙、精美雕刻和天井组成的徽州民居,仿佛走进了梦中的故园。为了发展旅游,带动经济,1987年徽州改成了黄山,令人神往的韵味幽雅的古城文脉中断,魅力不再。
近来,古地名的恢复成为了人们议论的焦点。据人民日报进行的网络调查,现在支持黄山复名为徽州的网民占70%以上。也有人认为,恢复古地名不能任性。有些新的地名促进了当地旅游和经济社会发展,没有必要恢复古地名,且恢复古地名会耗费大量物力人力等问题。
(1)从“文化作用”的视角说明为什么要恢复古地名?
(2)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一些地方恢复古地名的价值所在。
(3)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谈谈你对“恢复古地名不能任性”的理解。
2018-01-23更新 | 10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五盘。”“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千百年来,神秘的太空承载了人类多少梦想和神话。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到“神舟”系列飞船进入太空,从嫦娥攬月、北斗组网到天问奔火、羲和探日……每一次腾空而起,是一个国家民族坚持不懈的进步,也是一代代航天人前后相续的脚步。

以太空授课的方式,无疑是当下培育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最鲜活载体,必将引领更多的青少年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在心底里种下一颗颗热爱科学、追寻梦想、探索未知的种子;与此同时,飞天梦与科学梦将激发更多孩子筑梦逐梦圆梦,把底气、志气、骨气昂扬在胸中,一颗颗梦的种子一定会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多绚烂的花朵,成就孩子们更加美好的明天。

材料二   中国在2018年首次在航天火箭发射数量上超越美国,在这一指标上跃居世界第一,但要看到,就其质量而言我国航空航天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未来一段时期,中国航天将以航天强国建设为统领,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航天事业发展的突破口,更加注重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同时立足于本国经济发展和对太空的需求,科学部署各类航天活动,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天宫课堂”的文化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有关知识,阐释我国实施航天强国战略的合理性。
2022-05-23更新 | 15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解题方法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劳动模范是一个光荣称号,也是一种精神坐标。劳模以自己的模范行动鼓舞着人们,劳模精神成为激励人们勤奋劳动的精神动力。新中国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劳动模范涌现出来。他们以卓越劳动凝结而成的劳模精神,是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引领社会价值风向,更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劳模精神体现了时代精神。

劳动模范评选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独特文化现象。劳模精神则是新时代人们学习和践行的重要精神风范。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劳动模范在生产实践中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生动写照,包含着丰富的核心价值要素。

劳模精神在传承中丰富发展。

40多年来,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劳模精神被赋予新的时代涵义并发扬光大。一代又一代劳动模范勤学技术、苦练本领,执着专注、追求卓越,成为社会的精神风向标,影响和激励着广大劳动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劳模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成为引领人们为美好生活而勤奋劳动的价值观。

劳模精神激励人们奋勇前行。

不同时期的劳动模范都代表着一个时期社会发展的方向。每一位劳动模范都有着出众的劳动技能,同时又生活在群众中,得到大众拥护。劳模精神是劳动教育最好的教材。要广泛开展群众性活动,把劳模精神融入群众活动中,打牢劳模教育的社会根基。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说明致敬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的时代价值。
2022-06-03更新 | 41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