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传统文化的继承 > 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0 题号:8434142

《浮生六记》原是清代苏州文人沈复的自传体散文,记叙的是沈复和妻子芸娘充满烟火气的日常生活。昆曲是综合了戏剧、文学、服装、音乐等门类的古老东方艺术。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和世界文化遗产沧浪亭的园林景观创新结合,突破了传统戏剧的观演形式,让观众置身于演出实景之中,随着剧情的推进,跟随演员穿行在园林的亭轩廊窗间,且听且行、且坐且立。这一浸入式表演形式,自2018年8月首演以来,没有任何的宣传投入,只是靠着昆曲迷们在朋友圈的“圈粉”而悄然走红。


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知识,简要说明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悄然走红所包含的道理。
(2)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的成功对我国的文艺创作有什么启示?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材料一: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婚礼备受年轻人的重视。有人用豪华车队迎亲,以奢侈喜宴祝贺;而更多新人则选择了利用传统婚礼礼仪举办自己的婚礼。这种传统婚礼礼仪既时尚又节俭,还让现代的城市人目睹了久违的传统婚礼场面,很有意义。
材料二:前任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说:精美的民族民间文化,是我们的母亲文化,是我们的根。留住祖先的记忆,非常重要。但我们又必须赋予她新的时代精神。
(1)结合材料,请用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现代化的今天许多年轻人愿意采用传统的婚礼习俗来举办婚礼?
(2)从文化继承的角度分析我们应当如何留住“祖先的记忆”和“民族的根”?
2016-12-12更新 | 19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插茱萸、赏菊花、喝菊花酒、吃重阳糕,共同庆祝重阳节。自古以来,中国人对重阳节就有着特殊的感情。及至今日,它也成了颇富人情味的节日——老年节。时至今日,重阳节还包含着文明、和谐、友善等文化内涵,这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陶冶情操、滋养心灵都起到积极作用。因而,大力弘扬重阳文化,深入挖掘重阳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在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十分必要。传承重阳节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价值之光照进现实,传统节日必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迷人的魅力和时代光彩。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对弘扬重阳文化的认识?
2017-12-01更新 | 87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文化是从农耕文化发展起来的、以古到今、我国各民族都有在民间举办祈愿农作物丰收的各种节庆。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2018年起、每年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在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为农民专门设立全国性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以传承中国节庆文化传统。创新节庆文化形式。开展“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可以抒发农民面对丰收所产生的喜悦的心情,凝聚农民眷恋乡土,热爱生活的情感。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和获得感。是寄托人民文化情怀的大好事。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设立和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为什么能寄托人民文化情怀。
2019-08-12更新 | 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