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文化与生活 > 文化与社会 >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4 题号:8599797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一大旧址中重温誓词,在南湖红船旁沉思历史,重申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红船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要求,全党要牢记宗旨、不忘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让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进,强调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让红船精神永放光芒。回望90多年峥嵘岁月,红船精神所承载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是激励我们党顽强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是我们党立党兴党、执政兴国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精神支撑。红船,不管停靠在哪里,已深深融入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化为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红色基因。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说明进入新时代要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的必要性。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各国或出席国际重大会议时不仅多次引用国学经典,也入乡随俗,引用出访国家的谚语俗语,名人名言,甚至巧妙地进行中外名言的搭配,生动形象地表达中国发展与各国友好合作的期望,阐述了“开拓与别国合作,欢迎各国搭乘便车”的中国态度。
2016年3月,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中说,“东南亚朋友讲‘水涨荷花高’非洲朋友讲‘独行快,众行远’,欧洲朋友讲‘一棵树挡不住寒风’,中国人讲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这些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
2016年4月,习近平在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时发表题为《弘扬万隆精神推进合作共赢》的重要讲读,其中引用非洲谚语“一根原木盖不起一幢房屋”后,又补了句中国古语“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希望亚非国家加强互利合作,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2016年4月,习近平在越南《人民报》发表题为《携手开创中越关系的美好明天》的署名文章指出,中国有句古语: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者所为,者无不成也。越南有句俗语:独木难成林,三树聚成山。我期待着访问期间同越南领导人进行深入沟通,规划今后一个时期中越关系发展方向,使中越关系行稳致远致远,相信只要中越携手共进,加强合作,必将开创中越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实现中越两国共同发展繁荣。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互鉴方式对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2016-11-26更新 | 4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沪明合作,是跨越一个甲子的牵手。

穿行在三明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沪明两地割舍不断的情缘留下的印痕。沪明小学的吉祥物“沪沪”的头部元素取自上海市花白玉兰,一年级各班以上海著名建筑命名为“虹桥班”、“迪斯尼班”等;“1958工业记忆馆”的沪明情深馆区摆放着18家迁明企业的老照片、老物件,在最显眼的位置赫然写着“三明不会忘记”……这些印痕再现了三明工业从零起步到打造新兴工业城的发展历程,浓缩了上海等地支援三明建设的历史情缘,也见证着新时代两地续写更加动人的合作故事。沪明的真挚情谊,未因时空的阻隔而冲淡,在岁月流转中历久弥坚。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的知识,阐述沪明情谊未因时空阻隔而冲淡的原因。

2024-03-11更新 | 19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民生,是指文化层面的人民生计,也就是人民生计中的文化层面。促进文化惠民、改善文化民   生,是文化小康建设的紧迫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成立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到发布《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的意见》《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 -2020年)》等文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加速推进。随着文化设施利用率不断提高,符合群众口味的服务内容不断丰富,老百姓在精神文化上的“获得感”也不断增强。   
扶贫离不开文化,文化有助于扶贫,文化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2016年,贫困地区百县万村   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完成,贫困地区民族自治县、边境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工程启动,文化对发展的促进带动作用不断彰显,文化小康工作“短板”不断补齐。
(1)结合材料和生活与哲学知识,说明改善文化民生、补齐文化小康工作“短板”对全国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知识,指出我国文化小康建设相关措施的合理性。
(3)实现文化小康,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请就农村如何实现文化小康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每条10~30个字)
2017-05-16更新 | 1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