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8 题号:943569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9月16日,杂交水稻之父,90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应邀出席湖南农业大学2019级新生开学典礼,在开学典礼上,袁隆平院士为新生们做了主题为《做躬行实践厚积薄发的新时代青年》的讲话。面对一群有朝气、有热情的大一新生,他说道,我一直有两个梦:第一个梦是禾下乘凉梦,这是追求水稻的高产梦;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我始终都还在努力使梦想成真。接着又谈到,经常有人问我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其实谈不上什么秘诀,我的体会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这八个字。首先,知识就是力量,是创新的基础,同学们不但要打好基础,还要开阔视野,掌握最新发展动态。第二,汗水指的是要能吃苦,任何一个科研成果都来自深入细致的实干和苦干。第三,要有灵感,灵感就是思想火花,是知识、经验、思索和追求综合在一起升华的产物,同学们要做“有心人”,随时注意捕捉思想的火花。第四,是机遇,偶然的东西带给我们的可能是灵感和机遇,你们要学会用哲学的思维看问题,透过偶然性的表面现象,找出隐藏在其背后的必然性。我认为坚持做到这几点,才能突破障碍实现梦想。最后,他寄语,中国进入了新时代.你们是新时代中国青年,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未来赋予了你们强农兴农的责任,我相信你们必定会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实践、厚积薄发,并将不会辜负时代的担当。


(1)结合材料,分析袁隆平院士成功“秘诀”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知识,说明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应如何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8月1日,特朗普又宣布将从9月1日起对中国出口美国商品再次加收关税,“大国博弈”“文明冲突”等论调再次喧嚣尘上,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交流互鉴蒙上了阴影。

我国一直秉持平等、多样、包容、开放的文明观。文明是多彩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文明是平等的,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明是包容的,人类创造的文明都是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要珍惜。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合作是两国唯一的正确选择,共赢才能通向更美好的未来。美国应以理性思维、发展眼光看待两国关系,中国无意挑战美国,也不越歇代美国;美国无法左右中国,更不可能阻止中国的发展。遇制打压别国、对外转嫁国内矛盾并不能使美国保持强大。美国应抛弃冷战思维,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中国,正确认识世界。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发生严重战略误判,就可能使冲突和对抗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中国愿同美国一道努力,切实扇负起大国担当,在互惠互利基础上拓展合作,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管控分歧,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不断增进两国和世界人民福祉。


(1)运用“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我国一直秉持平等、多样、包容、开放的文明观?
(2)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发生严重战略误判,就可能使冲突和对抗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阐述你对这个观点的认识。
2020-04-22更新 | 8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长期以来,各地区和学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对此,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实现知行合一;密切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实际变化,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知识,分析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2021-11-21更新 | 19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做好工作的重要传家宝,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各部门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为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材料一   习近平同志强调,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调查研究,调查是基础,研究是关键。只调查不研究,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就提不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只研究不调查,就如同闭门造车、向壁虚构,决策难免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大兴调查研究,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深入开展调查工作,充分占有丰富的材料,在此基础上,要经过交换、比较、反复,大胆创新,综合采用多种研究分析方法,才能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才能将调研结果转化为务实举措,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解决群众问题,赢得群众信任。

材料二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是有计划、有目的地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研究是对调查得到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以便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同学认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破解难题的根本途径。


(1)调查研究,调查是基础,研究是关键。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请从认识论角度谈谈你对材料二该同学观点的看法。
2023-12-10更新 | 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