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文化与生活 > 文化对人的影响 > 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31 题号:9980313

方俗谚语是人民群众口语中使用的简洁又深刻的熟语。

许多方俗谚语虽浅近易懂,但不失深刻。例如,用“鞋子合不合适,自己穿了才知道”比喻对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人人都能理解的大白话儿比抽象复杂的政治语言更易深入人心。“先甜后苦如割骨,先苦后甜如过年”与家训的直陈训诫相比,方俗谚语的形象比喻与回环反复更让人印象深刻。“树怕根烂,人怕无志”“活到老学到老,学到八十还嫌少”则是对学习者的提醒、告诫和劝谏。

有些负面俗语混杂在谚语中,影响了谚语文化传播的有效性与群众的认可度。如俗语“无利不起早”“看人下菜碟”“人靠衣裳,马靠鞍”常被当作谚语使用,甚至成了庸俗的处世哲学。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方俗谚语仍然停留在口耳相传的层面,甚至走向消失。目前,我国方言志、地方志中所收录的方俗谚语的数量严重不足。


结合材料,从文化角度来谈谈对方俗谚语的思考。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高雅艺术进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它使学生在耳需目染中走进高雅艺术,学生对欣赏高雅艺术的积极性大为提高,校园文化氖围得到改善,对提高大学生审美情趣、陶冶艺术情操、传承先进文化,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说明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的道理。
2018-12-28更新 | 12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要引导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引导文艺工作者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加强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用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和做人处事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习近平讲话的依据。
2019-12-31更新 | 26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济发展是人民实现小康的必由之路,绿色发展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诉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改善环境的迫切性与环境治理长期性的矛盾更加尖锐,环境污染已成为中国社会不可承受之重。但是,生态治理投入多、产出小,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生态治理短时间看不到显性经济效益。有人认为:经济发展一定会产生环境污染,这是经济发展必然要付出的沉重代价。生态治理是一个不堪重负的包袱,越是注重生态治理,越是要拖累经济发展。
落实绿色发展必须在全社会培育绿色文化,使绿色发展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把绿色发展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继续教育体系,广泛开展绿色文化宣传教育,使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普及绿色政绩观、绿色生产观、绿色消费观,引导人民群众崇尚节约、低碳生活,在全社会形成尊重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浓厚文化氛围。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对“越是注重生态治理,越是要拖累经济发展”的错误言论加以批驳。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全社会培育绿色文化对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意义。
(3)班级召开“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主题班会,请就如何实现绿色发展列出两条发言要点。
2017-03-20更新 | 2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