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试题调研·2023年高考历史第9辑-押学科热点题常考核心考点考前27天第24题古代中国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全国 高三 专题练习 2023-08-17 4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文化交流与传播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 北魏初期开凿的云冈石窟,佛像造型比较粗犷,服饰贴体透肌,衣服短而窄。迁都至洛阳后开凿的龙门石窟,宾阳中洞的主佛像衣服垂于方座前面,衣袖宽大下垂,表情温和并作微笑状。石窟中佛像的变化反映了(       
A.北魏的封建化B.佛教的中国化C.民族间的交融D.艺术的生活化
2023-08-17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试题调研·2023年高考历史第9辑-押学科热点题常考核心考点考前27天第24题古代中国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 清朝针对蒙古民族的特点,采取了满蒙联姻的策略,这既有继承传统的“和亲”政策之意,又赋予了联姻在清代特殊的使命和意义,加之蒙古八旗制的推行,清王朝处理与北边游牧民族关系的效果远在明朝之上。由此可见(       
A.清朝民族政策较为务实灵活B.清朝改变了传统的民族政策
C.满洲八旗制度推广到蒙古族D.清朝认同游牧民族生产方式
2023-08-17更新 | 136次组卷 | 2卷引用:试题调研·2023年高考历史第9辑-押学科热点题常考核心考点考前27天第24题古代中国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3.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要求。

材料   先秦时期,华夏共同体基本形成,出现了“中国”“四夷”以及“五方之民”的观念。汉朝时期,各民族的交往已经相当密切。当时,中央政府采用了“修德抚远,因俗而治”的少数民族政策,这对民族关系的协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俗而治”这一基本原则为后来的历朝历代所遵循。无论是羁縻府州县制,还是土司制度;无论是宋朝的“因俗为治,吏民安之”,还是元朝在西南少数民族等地区实行的不同的民族政策,都体现出中央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对“因俗而治”的高度重视。除此之外,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差异性保持尊重、包容是民族政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中国的少数民族具有地域上的独特特征,其生活、生产方式也在极大程度上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与影响。因而,差异性的政策能够为各民族所接受,从而维护中央政权的有效统治。同时,中央政府能够因地制宜地积极促进族际交流与交融,这有助于推动各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维持和谐的民族关系。

从总体上来看,“交错杂居、不可分离;修德抚远、因俗而治;你来我往,和亲通婚;互相学习、和而不同”这四个特点,概括了中国传统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也成为中华民族能够形成强大凝聚力、形成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高永久、赵志远《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族发展的特点并加以阐释。
2023-08-1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试题调研·2023年高考历史第9辑-押学科热点题常考核心考点考前27天第24题古代中国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文化交流与传播

试卷题型(共 3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2
材料分析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2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  北朝的统治和政权更迭单题
20.65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30.6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