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三一轮复习历史日日清:第一单元第5讲考点1魏晋至隋唐的思想、科技
江西 高三 课后作业 2019-07-26 31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文化史(旧)、中国古代史 、经济史(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唐宪宗曾将法门寺佛骨迎入宫中供养,韩愈认为“佛本夷狄之人,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义”,要求皇帝“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同时他认为道教“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材料反映了韩愈
A.主张吸收佛教道教思想
B.主张重振儒学正统地位
C.反对君主专制集权制度
D.论证伦理秩序的合法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文学作品往往也能反映当时的某些历史现象。唐诗《题宇文褧山寺读书院》中说:“草阁连僧院,山厨共石泉。”《同恭夏日题寻真观李宽中秀才书院》亦云:“愿君此地攻文字,如炼仙家九转丹。”这表明当时
A.儒生出世倾向明显
B.民间书院发展迅速
C.儒释道三家同质化
D.存在思想融合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魏晋时期,士人们开始崇尚不拘礼法、天马行空,抒发自我意识。这一特点使得魏晋书法笔端含情,崇尚自然而又飘逸狂放,开创了一代清丽俊逸的书风。这一时期的书法风格表明
A.书法艺术进入自发阶段
B.魏晋士大夫们推崇书法
C.儒学的影响力相对减弱
D.士人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隋文帝曾多次下诏提倡儒家的礼仪道德,上台伊始,依照儒家典籍的规范,复汉魏之旧。然而《隋书》中却这样记载:“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这表明当时
A.复兴儒学成为士大夫首要任务
B.三教合一的趋势明显
C.儒学的发展面临困境
D.统治者大力推行三教并行政策
2019-09-19更新 | 330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卷(历史部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5. 《剑桥中国隋唐史》中认为,隋文帝开创了统一局面,又成功巩固了统一局面。隋文帝致力于提高儒学思想的地位,以维护统一。他认为治乱世必须用法,同时吸取了北周武帝灭佛引起的百姓反感,倡导乐善好施。这体现了隋文帝
A.以儒学作为维护统一的意识形态
B.厉行节俭,减轻百姓负担
C.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D.注重发挥混合意识形态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曹魏年间,何晏、王弼提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的思想。这个“无”,是阴阳、万物赖以化生、成形的根基;就其政治含义说,它是支配社会生活的无形权力,掌握了它就可以“成务”、“成德”、“无爵而贵”。这一贯通天道、人事的思想
A.适应了门阀势族的政治需要
B.构建了程朱思辨哲学的理论基础
C.融合了佛道两教的宗教哲学
D.树立起了唯物主义价值观的旗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7. 魏晋南北朝时期,主导文化从儒学式微转变为儒、释、道三教并立;胡汉两种异质文明从冲突渐进到兼容;地域文化从中原一脉发展成南北分明。这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中国古代文化结构呈现多元化特征
B.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并逐渐成为主流
C.道家的出世思想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D.少数民族南迁后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8. 开元10年,唐玄宗向天下颁布他写的《孝经注》,开元21年,玄宗又完成了《御注道德经》,开元22年又颁布了他注释的《金刚经》。唐玄宗的这一做法
A.推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是商品经济和市民阶层发展的体现
C.有利于儒学的发展成熟
D.违背中国传统思想发展的主流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由此判断正确的是
A.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
B.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
C.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
D.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
2019-08-10更新 | 1520次组卷 | 63卷引用:2016届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三3月调研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0. 初唐诗人陈子昂率先举起“诗歌革新”的大旗,声讨齐梁文学绮靡文风,追求充实刚健的诗风。他的诗歌成就对盛唐诗人张九龄、李白和杜甫产生了深远影响。据此可知
A.齐梁文学表现出统一时代文化气度
B.唐代是诗歌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C.诗歌为历史研究提供大量有用信息
D.盛唐时期诗歌以浪漫主义最为流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1. 今传本《春秋》相传是孔子删削《鲁春秋》而成的。孟子、董仲舒、司马迁等认为孔子作《春秋》;唐代历史学家刘知几对孔子作《春秋》说表示怀疑;清代石韫玉认为:“《春秋》者,鲁史之旧文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唐代学者的质疑纯属无稽之谈
B.《春秋》著者已明,无须再争
C.时代远近,影响真相辨别难度
D.学者身份、所处时代影响史实判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2. 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颜真卿真迹《祭侄文稿》(见下图)因借展日本而引发各方关注。颜氏真迹所属书法特征是

A.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B.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C.工整清晰,飞洒活泼
D.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3. 下图是唐代周昉绘制的人物画代表作《簪花仕女图》。该画作不设背景,以工笔重彩绘仕女五人,女侍一人,另有小狗、白鹤及辛夷花点缀其间。浓丽的设色(指着色),头发的钩染、面部的晕色、衣着的装饰,都极尽工巧之能事。这反映出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特点是
A.构图复杂,比例失衡
B.情景再现,返璞归真
C.以形写神,诗画合一
D.对比强烈,气势雄壮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4. 据《爱日斋丛抄》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能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这说明
A.唐代雕版印刷术已得到普遍使用
B.雕版印刷术的进步促进文化发展
C.学术文化的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
D.活字印刷的书籍逐渐得到了推广
2018-11-25更新 | 590次组卷 | 4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海门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5. 史学界认为,耒耜作为挖土工具在甲骨文中有记载。成书于北魏的农书《齐民要术》提到的整地农具中没有耒耜,后代文献中提到的耒耜只是农具的泛称,如唐代《耒耜经》中指的是耕犁。这可以印证的是
A.耒耜在北魏不再使用
B.耕犁在唐代最早出现
C.《齐民要术》记载有缺陷
D.耒耜的使用年代久远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名校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佛教文化是汉唐时期输入中国的外来文化的主体。佛教哲学的思辨之繁富与巧密超过中国传统儒学以及魏晋时期流行的玄学。因此,到东晋南北朝时代,佛教已经成为中国最有影响的宗教。当然,中国人对于佛教哲学并非不加改造地照搬,而是在消化佛教哲学的同时,把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融入佛教,使佛学本土化。相继崛起于隋唐时期的禅宗、天台宗、华严宗、净土宗,便是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宋、明时期,新儒学派又从佛学中汲取养料,使之与易、老、庄三玄相糅合,传统儒学与外来佛学相摩相荡,终于产生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正宗——宋明理学,构成“儒释道”三足鼎立的中国传统文化。

——摘编自张岱年等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在明末的西学东渐中,耶稣教士利玛窦发现士大夫在中国具有特别的影响力,乃选择上层路线,注意与官僚、士大夫接触,以扩大自己的影响。由于儒学是当时中国的官方意识形态,他还采取“合儒”的传教策略:“知儒教之不可攻破,则附会六经中上帝之说以合于天主,而特攻释氏以求胜。”利氏确立的这些传教策略在当时得到了较好的贯彻,传教士在中国站稳了脚跟。明清鼎革之后,耶稣会迅速与清朝合作,但在遭遇“康熙历狱”,尤其是礼仪之争后,罗马教廷否决了利玛窦的传教路线,造成官方的禁教,乾隆以后,天主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渐次式微。

——摘编自邹小站著《西学东渐:迎拒与选择》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佛教在华传播的历程,并简析其对古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唐时期佛教与明末清初天主教在华传播手段的相似之处.并简析天主教在华传教结局与佛教相异的原因。

试卷分析

导出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文化史(旧)、中国古代史 、经济史(旧)

试卷题型(共 16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5
材料分析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文化史(旧)
1,2,3,4,5,6,7,8,9,10,11,12,13,14,16
2
中国古代史
3
经济史(旧)

细目表分析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单题
20.65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单题
30.65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单题
40.65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单题
50.4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单题
60.65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单题
70.4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单题
80.4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单题
90.65印刷术  科技(魏晋-隋唐)单题
100.4唐诗单题
110.4从《诗经》到唐诗单题
120.4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单题
130.4中国画单题
140.85印刷术单题
150.65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60.4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