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 维新变法思想 > 康梁维新思想
题型:论述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0 题号:10068959
人类历史发展给政治、经济和文化带来了深深的烙印,许多事物都体现了一种历史的印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词语中的历史印记]

“士”原是西周贵族的一个等级。到战国时期该阶层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出现了反映这些变化的词语,如“布衣之士”“仁而下士(恭谦地对待士人)”“处士横议(没有做官的读书人纵论时政)”“士无定主”。


(1)结合所学,请从社会变革的角度,解读这些词语。要求:提取和运用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符合逻辑。

[书评中的历史印记]

《万国公法》是首部翻译进入中国的西方法学著作,它蕴涵着近代西方丰富的国际法思想和法治理念。李鸿章评价该书“皆国际法篇中论享公法权利及调处免战各事,皆仁心为质……颇合中国礼家之言,今诚以此书悬之国门……永息战争,使环球共享升平之福”。谭嗣同阅读该书后在《报贝元徵》一文中指出:“今中国之人心风俗政治法度,无一可比数于夷狄……万国公法为西人仁至义尽之书,亦即《公羊春秋》(古代儒学经典)之律”。他认为:“凡利必兴,凡害必除,如此十年……人自不敢轻视矣。每逢换约之年,渐改订约章中之大有损者,援万国公法,止许海口及边口通商,不得阑入腹地。”


(2)请分析二人对《万国公法》认识的异同点。

[经济政策中的历史印记]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联邦德国所有政党都宣称信奉社会市场经济理论,该理论奠基人欧肯认为:国家好比一个有经验的足球裁判,他的任务不是亲自踢球,也不是对足球运动员指手画脚,教他们踢球,而是不偏不倚地保证全部比赛规则都得到遵守。

80年代以来人们普遍感到德国与美国和日本相比明显显得落后。美国经济学家认为,德国的问题出在社会福利市场经济体制上,成为“德国病”。厂商遇事求稳,不愿为新技术做风险性投资。90年代科尔政府提倡“减肥”,即减少国家在经济中的比重。通过减税和放宽信贷鼓励企业投资,限制社会福利费用的增长。

——摘自《现代化赶超中的制度创新:历史考察与理论分析》


(3)概述你对欧肯观点的理解,并结合所学分析科尔政策出台的背景。

[图片中的历史印记]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


(4)“中国梦”凝聚着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探索奋斗,请围绕这一探索选出3张图片,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图片的信息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图片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引起中国传统社会和传统思想近代转变或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既有内因,也有外因,既非外因决定的,也不是内因决定的,而是内因和外因共同决定的,来自传统社会和传统思想的内部因素和来自西方国家文明冲击的外部因素所形成的合力,共同推动了中国传统社会和传统思想的近代转变或发展。

——摘编自张宝明、郑大华《学术对话:中国近代思想史学科盘点之四 ―关于近代思想史的发展动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传统思想的近代转变”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0-12-02更新 | 79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世纪中晚期历史简表:

1840年,英国挑起鸦片战争,侵略中国

1842年,魏源《海国图志》成书

1860年,清政府与俄、英、法签订《北京条约》

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开始

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1866年,西门子制成发电机,方举赞在上海投资创办发昌机器厂

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美国通过第十四条宪法修正案,男子普选权基本实现

1871年,德国统一,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成立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申报》在上海创刊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宪法通过,共和制确立

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并于1882年建立第一个火力发电站

1889年,明治政府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宣布日本实行君主立宪

1893年,康有为在广东南海首创《不缠足会草例》

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无线电通讯技术,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康有为率梁启超

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维新

1898年,光绪帝宣布开始维新变法


根据19世纪中晚期历史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22-02-23更新 | 163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们通常认为历史比较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历史社会进行精确的和系统的相互对比,目的是对其间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以及趋同性和趋异性的发展进程进行考察。其中,极少有对社会整体的比较,而通常只是对范围有限的某些方面进行比较。以全面整体为目的的比较,或者属于对已经发现的差异性和共同性进行解释,或者是将其类型化。解释和类型化具有不同的目的:解释一般是在研究课题中,在共同的宏观背景下寻求差异性和共同性产生的原因;而类型化则是对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的社会内部所出现的不同的内在逻辑进行研究,从而使其特殊性得到理解。

——摘编自【德】哈特穆特·凯博《历史比较研究导论》


根据对材料中“历史比较”概念的理解,结合中外近代史确立一个研究课题,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对该课题进行简要说明。(要求:课题形式为“的比较研究”;说明部分要符合材料中的历史比较研究的要求)
2020-04-20更新 | 1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