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辛亥革命 > 孙中山和中国同盟会 > 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29 题号:10082291
缅怀伟人,传承精神,指引前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孙中山平均地权的思想,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中国历史上的各种土地制度和学说,比如“三代之井田、王莽之王田(土地国有制)与禁奴,王安石之青苗,共秀全之公仓(圣库制度)”。二是美国亨利乔治的“单税社会主义”理论。亨利乔治认为土地私有是社会贫富不均的主要根源,主张土地国有,征收地价税归公共所有,废除一切其他税收,使社会财富趋于平均。

——摘编自冯自由《革命逸史》、夏良才《亨利乔治的单税论在中国》

材料三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就任当日,就宣布中华民国今后实行“五族共和"。他说“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国……”在此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重申中华民族“主权在民,各民族一律平等”。

——《孙中山全集》第2卷


(1)阅读材料一,概括孙中山为民主共和斗争的主要活动。(不得抄材料原文)
(2)阅读材料二,归纳孙中山平均地权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述三民主义的时代意义。
(3)阅读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关千“五族共和”思想的来源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讨论:①孙中山的五族共和思想源自中国传统儒家思想。②孙中山的五族共和思想源自欧美近代资产阶级思想。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认识并加以阐述。
2020·浙江·一模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一百年来武昌首义之精神激励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行。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亦可指自19世纪末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满清统治,在中国出现的那场革命运动。

——章开沅《辛亥革命史》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修订版


材料二 孙中山在武昌起义后不久的《<黄花岗烈士事略>序》中说:黄花岗起义之后,“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是所至嘱。”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教师参考书


材料三 为迎接辛亥革命一百周年,2010年12月4日,由共青团湖北省委员会、湖北省学生联合会主办的首届湖北省中学生演讲比赛决赛在华中师大一附中一号报告厅举行。大赛以“迎辛亥百年,抒爱国情怀,展学子风采”为主题,来自全省各地的青年学子们在演讲的字里行间无不表达了强烈的缅怀英烈、继承传统、开拓创新、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怀。

——摘自华中师大一附中校园网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广义上的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完成下表。(2)材料二中孙中山为什么说“大革命以成”,而后来却又说:“革命尚未成功”呢?
(3)结合以上材料回答,今天我们青年学生纪念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
2016-11-18更新 | 45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某学者撰写“辛亥革命讲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六章思想战线上的斗争

第七章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清起义和群众自发斗争

第八章晚清的立宪运动

第九章保路风潮

第十章黄花岗起义

第十一章全国规模的革命高潮

第十二章“南北和谈”和南京临时政府

第十三章辛亥革命的失败

第十四章余波——为挽救共和国而斗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2018-10-06更新 | 18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可恨那满洲政府……死死不肯变法,到了戊戌年才有新机,又把新政推翻,把那些维新志士杀的杀,逐的……及到庚子年闹出了弥天大祸,才晓得一味守旧万万不可,稍稍行了些皮毛新政。其实何曾行过,不过借此掩饰国民的耳目,讨讨洋人的喜欢罢了。不但没有放了一线的光明,那黑暗倒反加了几倍。到了今日,中国的病遂成了不治之症。

——陈天华《猛回头》


(1)指出材料中涉及了近代中国的哪些重大事件?
(2)为治疗“中国的病”陈天华等仁人志士开出了什么良方?《猛回头》等作品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20-03-04更新 | 11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