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 新经济政策 >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影响和评价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6 题号:10140774
下表为1920—1924年苏联各类集体农庄的发展(单位:个)。据此可知当时

A.苏联模式正在形成B.生产关系发生调整
C.土地改革基本完成D.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不应将社会主义消灭的对象对准小农经济的自发势力,农民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无产阶级的坚强盟友,小农经济是苏维埃国家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所必需的。”列宁的分析旨在
A.反对农业集体化政策B.探索符合国情的农业政策
C.放弃向共产主义过渡D.调整比例失调的国民经济
2022-05-06更新 | 20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1921年,列宁强调,新经济政策是一个“要在若干年内长期实行的政策”。1922年,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行使社会主义“已经不是一个通远未来”,“我们把社会主义拖进了日常生活”,“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这表明列宁
A.不断丰富新经济政策的内涵
B.否定了经济政策的连续性
C.看到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D.对社会主义本质有了清晰的认识
2017-11-05更新 | 22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1921年底,俄共(布)第十一次全国代表会议提出:在保持土地国有化的前提下,巩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并给农民以选择土地使用形式的自由。1922年5月,又通过《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土地的劳动出租和辅助性地使用雇佣劳动;同年10月,又通过《土地法典》,进一步放宽了土地的出租期限和使用雇佣劳动的范围。这一变化
A.推动了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B.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C.适应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冲击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
2019-11-19更新 | 2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