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6 题号:101454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战后,清政府为发展实业,采取了许多措施。1895年,清廷谕令“多设织布、织绸等局,广为制造”,随后,状元张謇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1896年,清廷通饬各省督抚“于各省会设立商务局,……各府州县设立通商公所”。1898年,《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和《矿务铁路公共章程》颁行,对发明新学新器者,给予各种奖励;同时允准民间招商集股修筑铁路及开矿等。甲午战后的短短6年中,商办企业的资本额较甲午战前的20余年增长了近4倍。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新政”,可以说是甲午战后清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继续和发展。

——摘编自朱英《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

材料二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产值比例的变化(单位:%)

注:在工农业生产方面,1953~1956年工农业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1.6%。

——据《中国统计年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战后清政府为发展实业所采取的措施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49~1956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而招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他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员支持实业,最终才促成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材料二: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得争相购买……机制面粉物美价廉,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中立足、发展起来。

(1)根据材料一支持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概括材料二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

(3)假如你是1916年某报的记者,请你为荣氏企业的面粉写一句广告词(不超过20字)。

2017-06-04更新 | 3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材料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情况下产生的。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的生产方式传入中国,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结构日趋瓦解,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不断扩大;19世纪60年代,清朝政府一部分洋务派官僚在“平内寇”“御外侮”的思想指导下,创办了一些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采用西方的先进技术,引进西方的设备和自然科学,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材料二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一些爱国人士发出了实业救国的呼声,提出自办铁路、开采矿山、设立工厂以“抵制洋商厂”的主张,出现了一个兴办工矿企业的浪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有了初步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1895-1911年,共创办了资本在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462家,开办资本共89693千元。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董少辉《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的发展”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016-11-27更新 | 10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步入近代,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步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飘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概括中西方交流出现的新状况。它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十九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中国于十九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当时,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如当时洋务派所说的“机船矿路”。“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主要指煤矿,“路”指铁路。为了制造“机”、“船”,修筑铁路,钢铁的生产也突出出来。这些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都是追赶时代的。

——董志凯《从“机船矿路”到“瓶颈产业”——中国百年投资结构之联想》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式工业”兴起的时代背景。
材料三 1887年,他(严信厚)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初创时,资本五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四十台新式轧花机,雇佣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到1897年,据9月21日《中外日报》,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赵世培等编《浙江近代史》


(3)材料三中的“通久源机器轧花厂”是什么性质的企业?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97年“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的原因。
2018-04-26更新 | 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