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 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96 题号:10163385
“结局”和“起点”

有学者说,“盖秦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惟秦虽有经营统一之功,而未能尽行其规划一统之策。”。


问题:
(1)你如何理解材料所述的“结局”和“起点”?
(2)结合史实加以说明“秦未能尽行”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国时代,中国即已走向统一。孟子“定于一”的思想是当时的共同理解。罗马统一地中海,也是延续泛希腊化文化的弥漫各处。秦灭六国后未闻秦军戍守六国故地。汉兴之后,也没有汉军戍守内地的历史记载。罗马兵团大多随统帅将领留戍征服地区。秦朝统一天下以前,七国已纷纷建立郡县二级的地方行政体系。秦汉地方长官通常不由本籍人出任,中央又有刺史监察地方官员,不必依赖军队即足以统治广土众民。罗马帝国本部是泛希腊化的天下,但周边地区族群成分处处不同,不能建立类似中国的郡县制度,只能依赖戍军控制属地。从文化角度看,秦以法家治国,不过是儒家的变种,汉代以外儒内法为根本,儒家士大夫积极推行儒家教化。所以中国能保持相当一致的文化同质性,文化认同足以维系共同体的延续不散。罗马以军事力量控制庞大帝国,并不存心以教化的力量建立主流思想。从经济层面看,大路、支线以及河流航道,编织成一个相当固定的交流网络,将中国本部紧密联系为互相依存的整体。罗马地区性的经济网络是构成庞大交换网的成分,庞大的经济体系一旦破裂,其中个别的成分便没有再求重整的迫切需要。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二者国家治理的异同,并简析秦汉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2023-02-15更新 | 18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历朝统治者在规划行政区划的过程中一般都重视边疆政策的制定,积极经略边疆。譬如秦朝设立辽东郡,以便中央管辖;西汉设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保护商旅往来,使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唐玄宗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黑水都督府,任命其首领做都督。黑水靺鞨地区正式划入唐朝版图。元朝设立云南、四川行省进行管辖,并实行少数民族贵族头领担任地方官的土司制度;明朝在西藏设立卫所,任用藏族人担当各级官吏,赐给印信;清朝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在台湾建省,并直属中央政府管辖。

——摘编自朱亮《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   近代先贤提出了民族平等的诉求。孙中山把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表述为“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中国共产党对此给予充分肯定。但是,国民党的性质和大民族主义的民族同化思想,决定了它并不能真正实现中国的民族平等。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平等诉求是彻底的,始终坚持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初心即民族平等的原则,中共在全国执政后,通过政协会议确定,采用民族区域自治处理国内的民族问题。1954年之后,民族区域自治更是载入历次修改的宪法中。党把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主题概括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2015年开始了全国的脱贫攻坚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

——摘编自胡岩《中国共产党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初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管理边疆地区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以来“民族平等”内涵的变化,并简述中共为实现民族平等所做的努力。
2020-07-01更新 | 17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下同)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王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材料二   晚清时,以“西北史地学”为代表的边疆治理研究掀起第一次高潮,时人开始认识到重核心区轻边缘区的思路不能适应时代需要,“海塞并重”的观念逐渐占据主导。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推行与内地相同的行政体制。1885年,在台湾设置行省,在澎湖设立总兵,并修筑新式炮台。1907年,清政府在东北置东三省总督巡抚,废除旗官,民事政令划一,统归于州县;军政事务归东三省总督掌管,统一军队指挥权力;并设置了许多兵备道,负责边务和对外交涉。

——摘编自张峥荣《清末治边政策的转变与近代中国的国家整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嬗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治边政策的特点
2021-10-24更新 | 21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