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7 题号:10167117
据统计,1953 年地质工作的工作量,比1952 年分别增加10倍至23倍,钻探增加10倍,坑探增加20倍,槽探增加23倍,普查面积增加10倍,以后几年又逐年增多。这一举措
A.促成中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B.反映地质工作是中国工业化建设核心
C.旨在建立独立完整工业体系D.表明新中国经济建设中存在急躁冒进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下图是根据《中国经济年鉴(1949—1959年)》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关于此示意图所示状况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1949—1957年中国经济主要数据平均增长率示意图(单位:%)
A.国家投资侧重点的差异
B.新中国生产关系的变革
C.对资本主义改造的创新
D.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
2018-01-06更新 | 8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在1952、1953年,大批高校和中专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奔赴工业建设的最前线,一些理工科大学生,甚至提前一年毕业分配。1953年暑期高校毕业生分配的基本方针是:集中使用,重点配备。这反映出当时
A.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B.正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计划经济已初具规模D.大跃进运动提高毕业生工作积极性
2021-04-15更新 | 42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新中国成立之初,东北号称“共和国长子”,工业成就突出。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等大型工厂在“一五”期间就建成投产。这说明了
A.中国的工业化基本实现B.新中国经济发展受苏联的影响
C.国民经济将迎来快速增长D.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2020-11-24更新 | 1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