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75 题号:10195943
图是1952—1955年中国沿海与内地工业产值比重(%)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A.内地成为工业发展的重心B.沿海工业发展出现衰退
C.工业不均衡局面得到改善D.农业发展已落后于工业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1】下表是不同国家的游客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宣传内容。从表中,可以看出游客的观念是
游客对象宣传内容
社会主义国家的游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经验,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之间的友好
资本主义国家的游客社会主义的建设成就,宣传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
民族主义国家的游客中国取得的成就与民族主义国家的同情和支援是分不开的

A.展示中国综合国家实力的强盛B.促进中国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
C.注重巩固和扩大社会主义阵营D.争取更多援助以促进经济发展
2022-04-21更新 | 13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到1956年,中国的工业产量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超过了前一年的25%,同时资本投入也增加了60%。这其中,钢产量达530万吨,生铁产量达580万吨,电力产量达190.3亿千瓦,1.22亿吨的煤产量超额完成了8%。这些数据说明当时的中国
A.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与发展B.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基础奠定
C.开始改变工业长期落后的面貌D.“大跃进”运动取得重大成果
2022-03-25更新 | 16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1955年,为了减少城市消费人口和粮食消费量,上海将城市中数十万非生产性人员疏散到江浙皖等周边农村,并安置到农业生产合作社中。这一举措
A.加强了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B.克服了严峻的粮食危机
C.旨在缓解农村劳动力的不足D.适应了国家工业化需要
2020-12-29更新 | 28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