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6 题号:10220769
1909年,有人在《京华百二竹枝词》中咏前门外陕西巷饭店曰:“菜罗中外酒随心,洋式高楼近百寻。门外电灯明似昼,陕西巷深醉琼林”。“门外电灯明似昼”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占主导B.近代工业文明影响
C.洋务运动的影响D.北京社会生活变化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份材料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下表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市的消费情况。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A.当时的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
B.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不平衡
C.吴虞在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
D.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
2016-09-12更新 | 12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下图是20世纪初一家祖孙三代的合影。照片中的人物长袍马褂,案几的左右分别放置新式的煤油灯和闹钟,中间则摆着水烟袋、紫砂壶和一对青花小碗。这张照片折射出近代社会
A.传统与现代交融
B.中式与西式对垒
C.文明与落后冲突
D.乡村与城市同步
2017-09-06更新 | 8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①政治革命起了移风易俗的作用            ②政治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 
③人们的平等观念有了某些增强            ④民众盲目模仿西方生活方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10-05-26更新 | 7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