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 商业的发展 > 宋元的商业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67 题号:10221751
宋代的商业实力雄厚,推动了国家治理方式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尽管宋代中国积弱,但由于经济发达,出现了一些新兴的“草市”。这些新起的城镇,有些是在城市周边发展出的新市场,有些是交通要道上发展起来的新城市。在这些地方,客商来往,有商店、仓库、作坊以及各种文化与娱乐活动。陆路的交通路线和水路船只运送,将中国原有的市场经济网发展成为绵密的交换网络。

——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材料二 北宋首都开封的商业街区分布和长安、洛阳明显不同。城内潘楼街一带是金融中心,《东京梦华录》载其地“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处,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相国寺位于城市繁华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其中又按地区分别进行各类货物交易。城内还有通宵营业的地方,形成夜市和晓市。城内还有一种瓦子,集中着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等。开封城饭馆、洒楼非常多,全城有大酒楼72处,更多的是各具特色的饮食店和招待客商的邸店,这些都要说明商业活动和流动人口的增加。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三 宋代的国家制度和汉唐的制度有很大差别—朝廷不完全依靠田赋地税作为国家的收入。政府征收的榷税和皇室直接经营工商业所取得的收入,大约是传统农业税的一倍,这乃是宋代政府的主要财源。宋朝武备不振,便向北方的强敌缴纳岁币,以换取和平。贡献给辽、金的大量丝帛,不是由民赋征收而来,而是靠商业支撑,以此作为国家生存的本钱。不仅中央政府经营商业,各处地方政府也掌握着大小不一的商业资源,以维持其运作。因此,宋朝以经济力量支撑国家统治的方式,堪称中国历史上独特的模式。

——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草市形成的特征,并分析其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开封商业街区的特点。
(3)据材料三,对宋朝以经济力量支撑国家统治是“中国历史上独特的模式”做出合理解释。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1月30 日宣布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该决定2016年10月1日生效,这标志着人民币将成为第五大国际货币,也将成为第一个被纳入特别提款权篮子的新兴市场国家货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货币发展图样


材料二     1935年,年113日,南京国民政府政府财政部发布了《施行法币布告》,其主要内容如下(节选):

一、自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定量、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违者全数没收,以防白银之偷漏。

 ……

四、凡银栈行号、商店及其他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本位币或其他银币、生银等类者,应自XXX年11月4日起,交由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或其指定之银行兑换法币。

……

六、为使法币对外汇价按照目前价格稳定起见,应由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        

——摘自张建平、李安《孔氏家族全传》

材料三

               
1870-1914年间的古典金本位制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
1945-1973年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国际货币格局。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
1973年以后的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各国采用不同的汇率制度,美元仍然充当着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角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货币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二,概括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变化的原因。
2021-08-25更新 | 15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某些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了鲜明的阶段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材料二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作坊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纺织)而户纂组(编织),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三

(1)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应怎样理解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3)材料三反映的经济形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获得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又迎来“短暂的春天”。归纳指出其在上述两个阶段发展的共同原因。
2016-11-27更新 | 47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在此时期,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宋仁宗时,商店与作坊临街而立,坊市合体,新式城市出现。单就从反映流通领域商品价值量的货币总供给来看,北宋中期以后,平均每年的铸币量就要超过唐朝几十年铸币量的总和,可以想象出当时以交换为目的输入到流通领域的商品数量是何等的惊人。宋代时的中国和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的50多个国家通商。

——摘编自赖宝成《论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材料二 城市的繁荣、国内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唐宋以后,社会经济新因素不断成长;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向近代化萌动,这些都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并且首先是在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出现的。中国传统社会最终没有走向资本主义,也是因为商品经济在种种束缚中不能充分发展,无法完成社会经济形态的转型。

——摘编自章开沅主编《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出现“向近代化萌动”的理解。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1-07-03更新 | 2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