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1 题号:10233599
1946年11月,中美签订《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缔约此方对缔约彼方之任何种植物,出产物或制造品之输入、销售、分配或使用,或对输往缔约彼方之任何物品之输出,不得加以任何禁止或限制。”此条约的影响是
A.加强了中美经济交流B.致命打击中国民族工商业
C.不利于中美关系发展D.有利于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后,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克尔克大撤退”,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B.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C.减少了日本对我国东部资源的掠夺D.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
2020-01-17更新 | 4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据统计,1937年我国西南地区仅237 家厂矿企业。而到1942年,广西已有厂矿292家,云南也有106家。此阶段西南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环境宽松B.国民政府推进工厂内迁
C.外国资本的推动D.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
2022-02-18更新 | 4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1937年8月,上海等地重要工厂在国民政府组织下开始迁往内地,共有448家民族资本内迁到大后方,集中在四川、湖南、广西、云南等省,个别厂家在共产党的帮助下迁到了陕甘宁边区。这一举措的直接结果是
A.经济中心已转移到西部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国共内战争夺战略资源
D.中国民族工业布局改变
2019-09-01更新 | 22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