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8 题号:102568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治边思想大体形成于秦汉,发展并延续至清代。乾隆帝说:“夫开边黩武,朕所不为;而祖宗所有疆宇,不敢少亏尺寸。”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代不仅通过设置东北三将军、伊犁将军等在陆路屯重兵于边疆,在海疆亦设立全面的防御体系,定期巡边。边疆将军管理所辖区的边防、屯田、贸易和征税诸事务。清廷还对边疆各族采取盟旗、伯克和土司等管理制度,“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强调其地方行政由本民族人士负责,并长期严禁其他民族人口流入边疆。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   中华民国时期,边疆危机日益深重并全面爆发。1941年国民党五届八中全会通过了《边疆施政纲要》,提出要“设置边政研究机关,敦聘专家,搜集资料,研究计划边疆建设问题,以贡献政府参考。”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国民党政府在边疆治理上不注重族际治理,而是采取区域治理的方式,从而构建起一个区域主义取向的边疆治理架构,取代了古代长期存在的围绕着如何处理国家与边疆各民族关系展开的族际主义取向的边疆治理架构。国民党的统治并不长久,在边疆治理方面也没有什么大的建树。

——摘编自周平《我国的边疆治理研究》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非常重视边疆民族问题。1941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其中第十七条   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1947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边疆治理的特点及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党政府边疆治理的不足,并说明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陕甘宁边区政府对民族区域自治探索的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互影响,共同推进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发诸尝逋(bu)亡人(逃离原有户籍而出外游食之民)、赘婿、贾人……以适遣戍”,在直抵阴山的地方置“四十四县”,又派遣蒙恬率兵三十万北逐戎狄。

——《史记·秦始皇本纪》

(汉元帝竟宁元年)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

——《资治通鉴》司马光卷二十九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在民族关系处理上有哪些方式?

材料二 (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饭、胡箜筷、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竟为之。

——《后汉书·五行志》

(北魏鲜卑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授,探其精奥……”

——《魏书·高祖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交融具有什么特点?对中华民族发展有什么影响?

材料三 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至于太宗……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卷45《百官志一》


(3)材料三表明契丹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治国政策?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政策?

材料四 早在清朝统一西域地区之前,清朝就已经开始对维吾尔群体进行立法。大规模的立法活动则始于清朝统一西域之后,将《大清律例》等一系列清朝颁行的法律制度推行到天山南路地区,同时,清朝针对天山南路地区的实际情况,也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在理藩院内增设了处理天山南路地区事务的机构。1842年清朝颁布《回疆则例》,《回疆则例》共八卷,收录了清廷为治理天山南路地区颁行的大量行政、司法、经济等法律条规。作为清王朝统治权力的体现,统一西域之后,以《大清律例》为代表的清朝颁行的法律、法规自然进入天山南路地区,成为维护其统治、镇压反叛的工具。其次,清廷考虑到天山南路地区的特殊情况,对天山南路社会原有的法律文化,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宽容和接纳。

——摘编自王东平《清朝的边疆民族政策》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代边疆民族政策的历史意义。

材料五 (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

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5)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实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021-01-25更新 | 7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朝建立对全国的统治后,在总结历代王朝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边疆地区的特殊问题,逐渐形成了比较灵活的治理政策。理藩院是清朝管理边疆民族的中央机构,“掌外藩之政令,制其爵禄,定其朝会,正其刑罚”,“控驭服绥,以固邦翰”。清朝还在边疆地区设置了将军、都统、大臣等大批军政官员﹐严格按照皇帝的意志治理边疆。清朝对边疆少数民族上层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笼络羁縻政策,并使之逐渐规范化、制度化,“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清廷对外藩王公上层还给以优厚的傣禄和赏赐。其中功劳特大者还封以双亲王,食双禄。在清前期实行这种高官厚禄政策,当时对于加强外藩王公上层对清廷的向心力,维持边疆地区的稳定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张玉阳《清朝前期对新疆地区的治理措施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朝前期对边疆地区治理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前期对边疆地区治理的意义。
2022-02-02更新 | 11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分封制与县郡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县、郡长官由国君任免,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度既是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摘自赵毅、赵铁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清地方行政机构基本上沿袭明制:省、道、府(州)县四级。全国分十八个省和五个特别行政区,十八省是直隶、河南、山东、湖南等;五个称为藩部的特别行政区是内蒙古、青海蒙古、喀尔喀蒙古、西藏、新疆。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概括材料一,概括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依据材料并结合当时的时代特征,分析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度的原因。
(2)材料二中,“五个特别行政区”的划分体现了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什么特点?今天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特别”之处在哪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置与清朝“五个特别行政区”的划分有何相同作用?
(3)综合以上材料,分析古代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演变趋势。
2020-07-22更新 | 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