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新文化运动 >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7 题号:10276094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学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干,在于原始儒学本身的多因素多层次结构所具有的包容性质,这使它能不断地吸收融化各家,在现实秩序和心灵生活中构成稳定系统。由于有这种稳定的反馈系统适应环境,中国传统思想一般表现为重“求同”。它通过“求同”来保持和壮大自己,具体方式则经常是以自己原有的一套来解释、贯通、会和外来的异己的东西,就在这种会通解释中,儒学吸取了对方,模糊了对方的本来面目而将之“通化”。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1)作者认为儒学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请以汉代儒学为例加以说明。

材料二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所,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构思,俨然是代议制,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之际中国思想发展的时代特色,指出其出现的根源。

材料三 自今人视之,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对中西文化的比较未必算得上是百分之百正确,反而存在明显偏向。如常把中西问题视作是非的问题。甚至全盘否定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在重新审视旧传统旧观念时也往往是批判的激情多于批判的理性。但他们代表了那个时候最进步的认识。比之排孔,他们对中西文化关系的论述对于后人更富于启迪意义。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3)依据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否定孔子儒学的原因;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评价新文化运动对儒学否定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科学自由民主思想是人类思想文化中的宝贵财富。

材料一西方首创科学革命,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促进意义,恐怕是无论怎么强调也不会过分。近代东方曾有一些人鼠目寸光,只看到科学的“形而下”(注:指具体的事物)的意义……“中体西用”、“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诸如此类的论点都与这种对科学革命的片面理解有关。其实科学革命显然还有“形而上”(注:指思维活动)的一面,就是说它凸显了理性的价值,昭示了一种科学主义的世界观,其核心就是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克服一切传统偏见,以科学的精神来重塑人类的整个生活方式。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中“一种科学主义的世界观”的内涵是什么?请以西方人文主义的演变历程加以说明。

材料二科学与民主,是陈独秀一生追求的两大目标,陈独秀曾说:“现在世上有两条道路,一条是向共和的科学的无神的光明道路,一条是向专制的迷信的神权的黑暗的道路”,陈独秀是“倾向共和科学方面”。在他看来,科学可以推动物质文明的发展、精神文明的进步以及国民素质的提高。他的确崇拜科学征服自然的能动作用,但他更把它看作一种反对‘迷信’的武器……仍坚信“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两大主要动力。”

(2)近代中国人在对待西方科学的认识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什么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不同的原因。(原因从多角度回答)

材料三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摘编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3)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材料三中的学术觉悟、政治觉悟、伦理觉悟做了哪些努力?概括中国近代思想演变的特点。

2017-10-14更新 | 5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人们长期保持的信念,一位名叫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的德国退休教师以《西方的没落》为题出版了一部专著,悲叹西方的衰落。


而与此同时的中国,一本名为《新青年》的杂志风行中国知识界,陈独秀、胡适、蔡元培、鲁迅等一大批中国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以改造落后的国民和社会为己任。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中国人恍然大悟,梁启超谴责西方帝国主义和盲目崇拜科学是冲突的根源,并且认为中国重精神的思想可以矫正这种不平衡现象。《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作者梁漱溟宣称∶牺牲中国自己的精神而支持外国的道德准则和体制是自损其命。二梁贬抑西方的物质文明,也颂扬中国的精神文明;两人都督促国人∶"到东方去!"相反,胡适和追随者喊道∶"到西方去!"胡适宣布,中国不但是在科学与技术方面落后于西方,而且在每一方面——政治、文学、音乐、艺术、精神面貌,甚至是体形。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 20 世纪初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史料价值。
2020-12-03更新 | 16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中国文化深受孔子的影响,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剧烈转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是全世界公认的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毕生从事教育活动,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又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他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杨芳《中国历代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

材料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三个,一是宣传民主和科学;二是反对封建主义的旧礼教旧道德;三是文学革命。那么,是谁在政治思想上领导着上述三条战线上的新文化运动呢?

不是别人,而是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发动一年之后,就出现了是否以孔教为国教的大论战。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和反封建斗争向纵深发展的阶段。首先举起义旗率领群众向孔教开炮的不是别人,还是陈独秀。

——侯新夷《试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谁》

材料三   辛亥革命是对资本主义现代化方案的实践。对于这一方案,李大钊先知先觉。1913年,他就撰文指出:“所谓民政者,少数豪暴狡狯者之专政,非吾民自主之政也;民权者,少数豪暴狡狯者之窃权,非吾民自得之权也”。军阀割据一方,“各省俨同异国,痛痒不关”。价值观方面“各是其是,各非其非,真理大义,暗然不明,郁而不彰,世人为所迷瞀,亦各因其所欲焉”。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不断探索救亡图存的真理,在艰难探索中,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是举起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旗帜、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

——刘渠景《论李大钊对中国现代化的反思与重构》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孔子的教学方法,并简析孔子对古代中国教育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不是别人,而是陈独秀”,并简析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释①概括李大钊对于“资本主义现代化方案”缺陷的认识,并指出该方案在当时中国政治上的积极意义。②结合史实,说明李大钊是“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并简析马克思主义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
2022-03-11更新 | 1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