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 探索与失误 > 国民经济的调整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9 题号:10387868
“①、②、③”三处非农就业人数大跳跃可以推知
A.计划体制一直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B.非农就业大跳跃是政策调整的结果
C.中国经济获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D.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劳动力转移最快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1962年,中共中央文件指出,人民公社社员可以在公社分配的自留地从事家庭副业生产,同时规定自留地一般占当地耕地总面积的5%,允许长期归社员家庭使用。这一文件的实施在当时有利于
①改变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②自留地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
③适应农业生产复苏的要求④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1-11-14更新 | 7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1953年起,我国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下表中“二五”计划与“三五”计划出现间隔的主要原因是
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8—1962年第二个五年计划
1966—1970年第三个五年计划
1971—1975年第四个五年计划

A.开展“大跃进”运动
B.发生了较严重的经济困难
C.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
D.着力推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2019-08-12更新 | 5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下表反映中国1953—1965年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情况,其中1963—1965年增长速度较快主要是
时间1953—1957年1958—1962年1963—1965年
增长率14.6%0.6%15.7%

A.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B.“一五”计划的完成
C.“大跃进”运动的影响D.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2016-07-29更新 | 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