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 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 > 经济特区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72 题号:104441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Q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却只是抖。于是那人替他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了平生的力气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地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

——摘编自鲁迅《阿Q正传》第八章《大团圆》

材料二 合作化的时候子午镇农民只有白胜不入社。他是三代贫农出身,革命战争年代救过现在地区专员刘大勇的命。刘大勇视察工作时顺道去动员,白胜丢下一句话:“有些人好吃懒做,自己的地都种不好,还能为大伙出力?”单干户白胜在“文革”开始后逃亡,包产到户的时候回到镇上,两人见面,刘大勇说:“怎么被你言中了呢!”白胜说:“我只觉得那地成了集体的,就谁也不上急不出力了,我才觉着长不了。”刘大勇无语,只是用食指沾着茶水在桌面上画了个圆圈。(有删改)

——摘编自耿春元《子午镇往事》2019年

材料三   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又. 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入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摘编自蒋开儒、叶旭全《春天的故事》1992年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所学知识,请从材料中提取两项有关“圆”的描写并进行解读。(要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现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邓小平领导我们抓开放

(谷牧:曾在中共中央书记处、国务院分管对外开放工作。以下内容是其口述内容)

“关起门搞建设是不行的”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不能成功,现在有了“比过去好得多的国际条件,使我们能够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吸收他们的资金。”......西欧发达国家......它们在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管理方面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它们的资金、商品、技术要找市场,都看好与中国发展关系。

“还是办特区好”

经过反复研究,理出了这样一个思路:粤、闽两省要把潜在的经济优势发挥出来,必须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改变过分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决定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这项重大举措的出台,显著提高了人们的开放意识,启动了通过改革实行开放的进程。

“不是收,而是放”

社会主义国家举办主要是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贸关系的经济特区,马列主义的著作中没有讲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无此先例。它是一项重要的创举和试验····.“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

“再加上闽南”三角洲””

到了1984年年底,根据沿海14个城市开放的进展情况,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研究进一步扩展沿海开放地区,即把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市、县,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把条件与上述两个三角洲大致差不多的福建南部的厦门、漳州、泉州一带的沿海市、县也列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摘自欧阳淞、高永中《改革开放口述史(精装本)》


提取材料信息,并说明该信息对研究20世纪8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1-02-25更新 | 231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中国近代和当代开放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022-03-11更新 | 305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研究学者认为,标语是特定时空背景的产物,是价值驱使下的联合。图1、图2分别为不同时期深圳街头的标语牌,图11981年,图22020年。



联系图1与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6-01更新 | 6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