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文化类热点 > 中国梦·探索之路
题型:论述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 题号:1044590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认为,所谓革命史观,所谓现代化史观,都不是指导历史研究的正确史观。指导历史研究的正确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按照唯物史观考察近代中国历史,应该认识,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贯穿近代中国历史的主线,现代化进程在近代中国虽然在缓慢的进行,却从来没有居于主导地位。……现代化进程在中国社会发展中成为主流,是在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特别是在国家政权巩固、社会经济全面恢复并有所发展之后,现代化进程实际进入中国社会生活领域。在这个时候,现代化进程是主导方向,阶级斗争是次要方向。

——张海鹏《关于中国近代史若干重大热点问题的讨论》


从以上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也可以对其中一个观点提出质疑、修改,并用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证。(观点明确、史实充分,逻辑严密)。
【知识点】 中国梦·探索之路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吴善群《从船舶到海洋工程》等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0-08-04更新 | 23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门洞开”后,中国知识分子在各自的时代拐点上竭尽所能,用家国情怀与担当意识诠释了中华君子品格。他们是民族精英,他们的君子精神具有永恒的价值。1841年,道光帝撤职查办林则徐,林则徐愤怒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处死“戊戌六君子”,临刑前谭嗣同慷慨陈词:“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有之,请自嗣同始。”1911年黄花岗起义前,林觉民与妻诀别:“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起义失败后,包括他在内的70多位同盟会会员壮烈牺牲。1918年,《新青年》发表了李大剑撰写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他热情讴歌:“人道的警钟声响了!自由的曙光出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摘编自徐建源《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君子精神和救国担当》


提取材料中的相关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2020-08-15更新 | 45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中国革命具有“高山滚石”效应,革命一旦启动,越滚越急,越滚越猛,前一次的成功,会激励后一次的继续;前一次未能实现的目标,后一次会采取更激烈的手段去实现,革命的诉求指数不断提升。传统观点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共产革命是不同阶级性质的革命,相互之间有新旧之别,有高下之分,有鸿沟相隔。其实这三次革命是相互关联、递进的。前一次革命为后一次革命“预留”了空间,后一次革命在前一次革命的基础上推进。只有将三次革命作为一个整体综合考察,才能洞察20世纪中国革命的总体特征。

——摘编自王奇生《高山滚石:20世纪中国革命的连续与递进》


根据上述材料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19-03-01更新 | 1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