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儒学成为正统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7 题号:104566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兴办太学,讲授儒家经典。汉代中央官学有太学、宫邸学和鸿都学门。太学学生入学的年龄没有严格的限制。汉代太学允许自费求学,采用大班上课的形式,高年级辅导低年级,高材生辅导差等生。以自学为主,提倡在自学基础上相互讨论磋商,相互辩论,共同研究,以求得学业上的进步。地方官学则主要是郡国学校。鸿都门学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院。汉代的官学制度,奠定了以后中国封建官学发展的基本格局。

——摘编自肖世民《论汉代学校教育》

材料二 太学是汉代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有机构。最初太学只设五经博士,置博士弟子五十名。从武帝到新莽,太学中科目及人数逐渐加多,开设了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等课程。汉元帝时博士弟子达千人,汉成帝时增至三千人……武帝到王莽,还岁课博士弟子,入选可补官。

——摘编自毛礼锐《中国古代教育》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汉代官学兴办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官学兴盛的影响。
【知识点】 儒学成为正统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儒家学说内涵丰富,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原始儒学在孔子之后就有性善性恶之争,董仲舒向往的是一个完善和谐的大一统官学体系,当然不能容忍这种争端的继续存在……率先批判了孟子的性善说。他认为,性善与王道教化有着不相容的矛盾……对于荀子主张的……圣人性恶论,他认为这必然会破坏君主专制赖以成立的重要支柱,即圣人代天立道和行道的灵符。所以他舍弃孟子和荀子的说法,他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

——屠承先陈增岳《论董仲舒对原始儒学的改造和发展》

材料二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较儒学所无法比拟的。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对前贤人性论思想的态度及其理由。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对儒学的补充和发展。
(2)据材料二并结合唐宋之际思想界的状况,分析儒学走向“精微”的原因,概括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在发展中呈现的特征。
2020-10-09更新 | 1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国、秦朝在县、道设有宗庙,秦的县、道庙与西汉郡国庙共同构成了秦汉地方宗庙制度。与儒家经典中的“周礼”理想相对,秦汉地方宗庙制度是一种“秦制”,宗庙具有公私二重性:“周礼”之宗庙由“私”而“公”,“秦制”之宗庙以“公”摄“私”。西汉郡国庙与“祖宗”庙号、公共领域的“功德”有内在联系。地方宗庙具有国家“公庙”的性质,是面向吏民的公共礼仪空间,与秦汉国家结构之变迁息息相关。

——摘编自范云飞《从“周礼”到“汉制”——公私视角下的秦汉地方宗庙制度》

材料二   儒家理想中的家国关系,是由内而外、由家到国的,把天下之“公”拟制为一家之“私”,进而在“私”的基础之上推衍出“公”的秩序。而宗庙在构建此秩序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西汉元、成之世,儒家官僚阶层兴起,他们以经典中所载的“周礼”作为国家理想制度,改造秦汉相承的“秦制……西汉中晚期的儒者整合“周礼”与“秦制”,最终造就“汉制”,可谓是中国古典国家礼制的第一次大融合。这次融合不仅奠定了汉唐间国家礼制的基本格局,还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定下了一个基调。

——摘编自林聪舜《儒学与汉帝国意识形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地方宗庙制度的特点和汉代演变的结果。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宗庙制度演变的影响。
2021-10-21更新 | 4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以后,经学日趋昌盛,太学中的经学博士就是专治一经的经师,皓首穷经,搞章句之学。两汉博士通过荐举、征召等途径可任太傅少傅、刺史太守、奉常议郎等官职。经学博士是汉代官方确认的学术权威,负责经学的研究与传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明代阳明心学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通过追求高级的道德哲学状态,重构政治哲学实践。清初,破解国破家亡的历史遗憾,重回实学研究,把学术研究的范围从儒家经典扩大到了自然、社会和思想文化领域,其研究对象几乎涉及社会的一切方面。19世纪“今文经学派”中的龚自珍、魏源,分别提出“改制更法”“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具有鲜明时代价值的实践指向。

——摘编自汪四红《论传统文化的“经世致用”和马克思“实践观”的互融相通》

材料三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顾颉刚回归传统经世致用观。他宣扬以学术经国济世,致力于民众历史教育和边疆史地研究,他根据时代要求对经世致用论作了发展,突出史学培养国民爱国主义的作用;在形式上,他不再限于传统学术研究和史学著述,通过撰写新历史教科书和各类通俗历史读物传播历史知识。

——摘编自徐国利《民国时期顾颉刚学术价值观的转向及与经世致用观的离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经学与明清经学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三四十年代顾颉刚对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及原因。
2023-10-20更新 | 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