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地位和作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03 题号:10486830
武汉在中国近代史上地位重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末民初,武汉后来居上,成为仅次于上海,与天津、广州、青岛、南京、苏州、无锡等并驾齐驱的大城市。孙中山先生在民国初期撰著的《建国方略》中,论述了武汉工业成就:“现在汉阳已有中国最大之铁厂,而汉口亦有多数新式工业,武昌则有大纱厂,而此外汉口更为中国中部、西部之贸易中心,又为中国茶之大市场”。                    

——刘秋阳《武汉早期工人的产业贡献》

材料二:许白昊,原名许权民,湖北应城杨湾人,8岁在离杨湾不远的郭家大湾就读郭记私塾。清末科举废除后,他转入应城高等小学念书,不久因江汉平原连连灾荒被迫辍学。1917年春,他考入武昌中学读书,在这里他阅读了《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开始接触新思想,还参加了互助社组织的一些活动。后到上海人开办的机器厂里做技术工人。1920年春,他考入革命气氛非常浓厚的浙江省甲种工业学校,结识了许多革命志士,学习期间,他经常奔走于上海、杭州之间参加工人罢工运动。

                                                    ——方东平《武汉早期工人运动领袖许白昊》


(1)根据材料一概括武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结合所学以史实例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总结许白昊成长为工人运动领袖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有四家由澳大利亚归国华侨兴办的百货公司: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它们不仅给当时的上海人带去了最时髦的购物方式,还初步形成了中国最早的百货业。在那个提倡“实业救国”的年代,这四大百货公司成为华人资本的一个典范,孙中山先生就对百货业特别有兴趣,他本人还购买过“先施”公司的股票。而四大百货的成功并不是一夜成就的神话。
【材料二】 (这些百货公司)男职员全部都穿“中山装”,女职员全部都穿蓝色的旗袍,全公司的职员都穿黑袜黑鞋,早上公司没开门,全部职员都进来了,限定一个门进来。所有的职员每个人都有一个胸牌,号码是“1”开头,你就在一层上班,是“2”你就在二层上班,所以那些管理员一进门就看你的号码,就知道你是在哪层上班。
【材料三】 四大公司对中国近代商业的创新还有很多。比如,1917年的上海,女子就业人员非常稀少。但是,先施公司却率先雇佣女店员。永安公司不仅紧随其后,还把出众的女店员,比如把销售康可令金笔的小姐当作明星一样来宣传和炒作。还经常在商场内组织职工进行大型时装表演,并首创企业生活类杂志《永安月刊》来引导消费。另外,发行礼券、代客送货、美容表演、邀请电影明星演唱、赠送奖学金等一系列促销手段,都是这一时期具有永安特色的销售方式,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材料四】 顾客至上、职员统一管理、广泛吸纳人才、培养后备力量,这些是现今全世界通行的管理措施,而在半个所世纪前的上海四大百货公司已经广泛实施了,它们就是四大百货公司屹立商场屡试不爽的法宝。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上海四大百货传奇:实业救国时代的归侨梦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海四大百货公司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能够成功崛起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四,概括上海四大百货公司兴盛的主要原因。
(3)上海四大百货公司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的缩影,但总体来看,近代中国的商业发展是十分曲折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客观原因。
2016-12-12更新 | 18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应对16世纪中叶人口危机、价格革命与社会变迁引发的劳工问题,英国政府于1563年出台《工匠法令》。《工匠法令》投授权治安法官推行学徙制、强制劳动、限制劳工流动与厘定工资等核心杂款。《工匠法令》顺乎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切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利益,获得治安法官的积极推行,从而有效化解劳资纠纷与维护社会秩序。《工匠法令》奠定了英前工业化时沏劳资政策的柩架,有利于英国社会的稳定转型。

——摘编自刘金源《英国近代劳资关系研究》等

材料二 近代徽州茶商的同业组织主要分布在茶叶的生产地徼州和销售地上海,徽州境内的茶商同业组织不断演变,并构筑起覆盖茶产地的组织网络。上海星江敦梓堂茶业公所是茶商、茶栈工头、茶工的联合体,其中心事务是维护茶工福利和调解三方矛盾。近代徼州茶商同业组织在成立初期实行董事制,其后改为委员制,突出民主决策,集体管理。强调对权力的监督制衡。1926年发生的星江敦梓堂茶业公所章程修正案和茶工要求增加工资案是当时中国众多劳资纠纷中比较典型的案例,由于劳资双方均来自徽州,具有乡谊关系,在纠纷处理过程中,更多地依赖同业和同乡组织居中调处。

——摘编自张小坡《近代徽州茶商的同业组织及劳资关系处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近代中英劳资问题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近代中英处理劳资问题的差异。
2019-09-27更新 | 11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探寻“下落不明”的一群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剑桥中国史》中认为:“在中国历史长剧的发展中,中国商人阶级没有占据重要的位置。它只是一个配角——也许有几句台词——听命于帝王、官僚、外交官、将军、宣传家和党魁的摆布”。吴晓波在《跌宕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前言中把“中国近代企业家”称为一个“下落不明”的阶层,并认为这显然是一种不公平的现象。

近代著名民族企业家


陈启沅
1859年赴安南(越南)佐兄料理商务,经商致富。1873年,回国创办继昌隆机器缫丝厂。该厂采用自己设计的机器设备,雇工人六、七百人,出丝精美光洁,远销欧美,为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1881年该厂因同业竞争,被视为异端,南海知县下令停产。

张謇
1894年,张謇考中状元,1895年,奉张之洞之命创办大生纱厂。1905年,张謇与马相伯在吴淞创办了复旦公学1910年,连续三次在京发起以设立责任内阁和早开国会为号召的请愿活动。1915年,因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部分要求,愤然辞职。1917年,在张謇支持下,同济医工学堂同济大学前身)在吴淞复校,此外还陆续创办了图书馆、盲哑学校等。19181023日,与熊希龄、蔡元培等人发起组织了“和平期成会”。

卢作孚
1910年,加入同盟会,从事反清保路运动,投身辛亥革命。1925年,创办民生公司,陆续统一川江航运,迫使外国航运势力退出长江上游。1938年秋,卢作孚领导民生公司组织宜昌大撤退,用40天时间抢运150万余人、物资100万余吨,挽救了抗战时期整个中国的民族工业,受到国民政府嘉奖。

依据材料中近代企业家的足迹,并结合所学知识,还原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家的历史价值与作用。
2020-10-22更新 | 1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