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评价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04 题号:1053062
1952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以理论权威和政治权威的形式既肯定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存在的必要性,又认为这是一种“特种的商品生产”,而且提出应“一步一步地缩小商品流通的活动范围,而扩大产品交换的活动范围。”这说明苏联政府试图
A.增强对企业的行政干预B.由市场决定商品流通范围
C.鼓励私营生产企业发展D.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1929年,苏联开始转向一种短期内迅速形成的、全新的经济政治管理模式,其建立原则是党的绝对领导,实行完全的国家所有制,消除私有的经济活动。这一模式
A.集中了力量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
B.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生产积极性
C.主要针对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
D.短期内使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
2019-05-05更新 | 10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俄国(苏联)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例,从1913年的2.6%上升到1937年的13.7%,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在二战中获得胜利D.在欧洲工业产值中居第一
2020-07-29更新 | 2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中国社科院前院长胡绳曾讲道:“苏东社会主义崩溃不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原则的失败,而只是社会主义的一种特定模式即斯大林模式的失败。”下列关于斯大林模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确立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宪法》的通过
B.是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排斥市场调节
C.优先发展农业,从而造成重工业的落后
D.最高苏维埃成为形同虚设的表决机器
2022-08-04更新 | 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