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 东晋与南朝 > 北民南下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7 题号:10537757

材料 为开发江南经济,孙叔仿照曹魏推行屯田制度。东吴的屯田制度始创于建安七、八年,分军屯和民屯两类,在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境内设立屯田基地。皖城的屯田基地有电兵数千家,毗陵屯田上的劳动者有男女各数万口。为配合屯田生产,东吴重视水利灌溉,《水经注》称:“吴时,旧立屯于水侧,引巴水以溉野。”孙权对屯田十分重视,226年“陆逊以所在少谷,表令诸将增广农亩。权报曰:“甚善。今孤父子亲自受田,车中八牛以为四掲,虽未及古人,亦欲与众均等其劳也。”这可证明东吴的屯田和曹魏一样,是普遍用牛耕田的。汉代江南已用牛耕,但到南朝始普及,其间由不普及到普及的转折,也许就是东吴推行的牛耕屯田。

——摘编自白寿《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吴推行屯田的有利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吴实施屯田的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交融。“至于(南朝刘宋)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盖东西之极盛也。”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永嘉南渡”,将先进技术传到南方,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江南经济开发的表现。
2023-11-20更新 | 1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战事稀少,社会环境较为安定。在此期间,南方逐渐成为经济发达的地区。北宋灭亡之后,南宋政权偏安一方,南方经济得以进一步发展。此时南方在农业、手工业、商业上都得到了巨大发展,已达到一定的发达水平,农业生产甚至超过北方。此外,自唐至宋元,状元的分布有明显向南推移的趋势。到了元代,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甚至开发前所未有、规模浩大的滑运和海运,也足见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和其影响力。

——摘编自商字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及其影响分析》

材料二 宋朝:“积贫积弱”抑或“造极之世”?关于宋朝历史地位,学术界有不同评价。第一种是“积贫积弱说”,如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第二种是“造极之世说”,如陈寅恪在《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中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摘编自朱永清《“积贫积弱”抑或“造极之世”--民国以降两宋评价的嬗变与纠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对宋元产生的影响。
(2)这两位学者对宋朝的评价矛盾吗?说明理由。
2022-12-15更新 | 10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史料1   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601年673年)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


史料2   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现分别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西藏档案馆。


材料二   东汉时期,在我国北部和西部的广大地区过着游牧生活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陆续内迁。他们跟汉人杂居,学习农业生产,与汉族人民的联系日益密切,但是大多也还保持部落组织,保留自己的语言和习惯。到了西晋初年,内迁的匈奴、鲜卑、羯、氐族和羌族等族共有几十万人。

西晋末年,由于北方大乱,北方的汉族也先后南下,逐渐迁移到了长江中下游一带。据考证,当时迁居到南方的中原人有70多万。如此多的百姓来到了长江一带,使长江地区迅速变成我国另一个经济文化中心,中国南方也得到了极快的开发与发展。

——摘编自《中国民族关系十讲》等


(1)指出材料一中两则史料的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中国古代民族迁移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024-03-15更新 | 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