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 新经济政策 >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影响和评价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在新经济政策实施过程中,农村出现两极分化,富农阶层控制着剩余的粮食,拒绝购买高价的工业品,苏联出现粮食收购危机。一方面城市缺乏粮食,没有粮食出口换取工业设备,另一方面工业品卖不出去而积压在仓库里。工业与农业两大部门之间产品交换出现断层。材料说明
A.斯大林模式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B.新经济政策的废除有其历史必然性
C.富农阶层是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最大障碍
D.苏联计划经济失去了其历史优越性
2019-12-10更新 | 43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列宁《关于共和国的对内和对外政策》中提到: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列宁强调(     
A.重视工业农业协调发展新型工业经济B.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社会主义
C.利用市场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D.构建起计划经济体制加快工业化建设
2022-07-02更新 | 7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下表为《1913-1925年主要国家(地区)制造业指数(1913年为100)》。下列对此表数据的分析,合理的是
191319201925
欧洲10077.3103.5
俄国/苏俄/苏联10012.870.1
美国100122.2148.0
世界其他地区100109.5138.1

①一战严重破坏了各交战国经济
②新经济政策推动苏联制造业恢复
③美国制造业总和已经超过欧洲
④世界其他地区民族工业有所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18-01-12更新 | 9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