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古代主要经济政策与土地制度 > “重农抑商” > 重农抑商政策的背景、目的和内容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 题号:108950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二   1901年,刘坤一、张之洞在奏折中提出:“欧美商律最为祥明,其国家有多方护持,是以商务日兴,中国素轻商贾,不讲商律,于是市井之徒,苟图私利,彼此相欺,功者亏逃,拙者受累……遂不能与洋商争衡,……必中国定有商律,则华商有恃无恐。”……1903年,清政府制订和颁布了《钦定大清商律》等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

——马建波《〈钦定大清商律〉的立法研究》


       材料三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摘自《苏联兴亡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清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及其依据。
(2)对比材料一、二,指出“商业”地位的历史性变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20世纪初《钦定大清商律》出台的背景。
(3)材料三说明了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策变化的产生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范围中国西方世界
1000-1500年毕昇发明活字印刷出现指南针和突火枪理学兴起与发展元实行行省制度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明成祖设立内阁制欧洲出现资本主义(14-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14-17世纪)新航路开辟;哥伦布到达美洲
(1492)世界市场雏形初具
1500-1700年明清王朝推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出现(明中后6期)王阳明心学出现(理学发展到高峰)明末清初出现反正统反专制启蒙思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康熙:维护国家主权的统一。宗教改革(16-17世纪)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效学原理》发表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英国君主立宪的代议制开始确立
1700一1800年雍正帝设军机处;专制制度达顶峰古典文化达到高峰欧洲启蒙运动(17—18世纪)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工厂制1776年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学《国富论》发表北美独立战争,1787年宪法1789年法国大革命
1800一1900年鸦片战争后中英《南京条约》及附件新思想萌发(林则徐、魏源)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洋务运动(1861-189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1894-1895)戊戌变法运动(19世纪末)1804年《拿破仑法典》英国完成工业革命(1840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9世纪中后期)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859年《物种起源》发表1871年巴黎公社

上表能够反映1000—1900年中国和西方世界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其历史原因。

2018-04-20更新 | 13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重要时期,仔细了解这几百年来的历史,我们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升昌)前店后宅,富丽堂皇,千金纸票,交银于此,取银于彼。银钱累万,竟以一纸为凭者,信也。晋商的活动范围极为广泛,许多人甚至走出国门,晋商自豪地说:“凡有麻雀能飞到的地方,都有山西商人。”……自此,日升昌后各省各地遍布各家票号。

——据纪录片《晋商》解说词整理

材料二   明清时期是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也是传统与反传统相交织的时期。①封建政府依然采取种种措施遵循并维护传统;②一些进步人士又在思想领域力图突破传统。

——陈媛《明清之际反传统精神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日升昌”票号的创立背景并说明“日升昌”票号所凸显的文化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你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①,请指出并论述封建政府在经济上坚持的“传统”措施及影响。侧重分析②,请以黄宗羲为例指出其“反传统”的思想主张。
2019-11-19更新 | 5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种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   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但文、景时期,抑商政策中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的规定一直未取消。

材料三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迅速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氐破”。

——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汉文帝“惠商”政策的做法和成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国至汉文帝统治前“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及其经济后果.
(3)指出材料三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结合所学知识,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
2019-05-06更新 | 2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