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4 题号:1097250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欧探险队掀起对我国西北考察的热潮。英国探险家斯坦因于1906—1908年考察了甘肃长城,尤其是敦煌长城,其重点考察了敦煌境内两汉烽火台及其周边遗址、环境,指出汉武帝修筑长城改变了秦始皇时长城防御游牧民族的功能,成为汉朝大规模进攻西域的工具,是汉族、游牧民族之间的界限。通过将两汉修筑长城得以保障政权,而罗马帝国则被西进的匈奴灭亡两相对比,可以看出长城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此外,斯坦因还发现长城周边有大量中国丝绸、中亚古物,以及周边宗教设施深染中亚风格的特征。

清末民初,随着众多西方探险家来到中国,考察西北边疆与长城,国人开始受其触动。1918年,孙中山高度赞扬了长城。“中国最有名之陆地工程者,万里长城也。……今观之,倘无长城之捍卫,则中国之亡于北狄,不待宋明而在楚汉之时代矣。如是则中国民族必无汉唐之发展昌大而同化南方之种族也。及我民族同化力强固之后,虽一亡于蒙古,而蒙古为我所同化;再亡于满洲,而满洲亦为我所同化。其初能保存孳大此同化之力,不为北狄之侵凌夭折者,长城之功为不少也。”20世纪30年代,伴随日本逐步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军民抗战情绪日益高昂,长城的形象已基本完全转向正面。钱穆《国史大纲》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毁内地长城,筑北边长城,皆为完成大一统的新局面所应有之努力,于中国大一统之形成,良有大功也,秦政不失为顺着时代的要求与趋势而为一种进步的政治。”《义勇军进行曲》“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也广泛流行。

——摘编自赵现海《二十世纪前期长城研究范式变迁与时代思潮》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并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英国斯坦因与孙中山对长城所起的历史作用的看法,并分析清末西欧掀起对我国西北考察热潮的原因。
(2)依据材料概括近代长城的历史文化内涵,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形成原因。
2021·河南郑州·模拟预测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图片反映历史,阅读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图1是哪个地方的著名建筑?它的建筑理念是什么?
(2)图2的建筑体现了怎样的指导思想?如果要为该图片加上一组定语,你认为比较妥当的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大建筑形成的历史背景。

2019-04-03更新 | 6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雅典卫城                                               图2平遥古城
材料二   平遥古城方三里,方正端庄、中轴对称,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街巷两旁排列着众多的店铺商号,大多是前店后宅的格局。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至今保存完好的18家票号。古民居是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建于清朝,以砖墙瓦顶的四合院为主,轴线分明,左右对称。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
(1)图1反映了雅典卫城建筑群有什么鲜明的特色?
(2)根据图2和材料二,说明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典卫城和平遥古城分别体现了什么文化内涵?
2013-12-03更新 | 73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真题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中摆着皇帝的九龙金漆宝座,两侧有六根沥粉贴金云龙图案巨柱,六个龙头都向内望着中央的宝座。宝座正上方的藻井内金龙盘卧,龙头下探,口衔宝珠(见下图)。这宝珠是一颗大铜珠,名为“轩辕镜”,以示皇帝为轩辕黄帝的正统继承者。
——摘编自《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材料二   2002年,故宫实施大规模维修工程,所有修复技术都严格按照传统方式进行,这些建筑工艺从建造这座宫殿的时候就存在了。同年,为了不损伤颐和园的借景风貌,北京市政府增加数亿投资,将颐和园附近地上架设高压线的方案改为地下铺设电缆。
——摘编自《世界遗产在中国》
(1)材料一介绍的是故宫哪座建筑?概述该建筑的特点与功能。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两个实例分别侧重体现了哪一保护原则。
2016-11-27更新 | 59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