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 启蒙运动 > 启蒙运动的扩展、影响与评价 > 启蒙运动的影响与评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9 题号:1098466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是继春秋战国时期之后又一次社会动荡、思想变革的历史时期。相对于春秋战国那个与世界同步发展的“轴心时代”来说,近代中国的思想变革之酝酿则较西方世界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宗教改革至少晚了一二百年。这个时间差导致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呈现“前慢后快”的变化节奏。当中国知识精英觉悟到西方在科技、军事、经济、政治诸方面领先于中国时,遂急剧酝酿了变革图存的思想,这一思想变革始终充满着巨大阻力,然而也正因为这些封建遗老遗少、独裁专制者不遗余力的对新思想的攻击和污蔑,才让新思想更加充满了生命力和战斗力。从鸦片战争前后的龚自珍、魏源、林则徐为代表的经世致用派,到洋务运动时期的冯桂芬、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陈炽、郑观应、何启等早期维新派,从戊戌变法时期的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为代表的维新派,到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章太炎、陈天华、邹容为代表的革命派,从新文化运动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钱玄同为代表的新文化派,到五四运动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年青一代共产主义者,一代接一代思想者前赴后继、殚精竭虑、艰苦探索,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他们对历史的进步曾经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思想成果对今天我们的理论建设和现代化事业仍有重要启迪作用。

——摘编自欧阳哲生《中国近代思想遗产的整理》

材料二   自欧洲启蒙运动发生之日起,就有了反启蒙运动。反启蒙运动的情况是复杂的,不过归纳起来真正对启蒙持反对态度的思想不外乎两大类:一是带有较浓厚的前现代色彩的保守主义思潮,它反感于启蒙对宗教和社会政治秩序的破坏,并出于对法国大革命的敌意而仇视启蒙,代表人物为埃德蒙·伯克、德迈斯特、巴吕埃尔以及后期的尼采;二是具有现代文明精神的自由主义思潮和后现代主义思潮,认为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应该对20世纪的帝国主义和极权主义,以及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端负责,代表人物为以赛亚·柏林、雅科布·塔尔蒙,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家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以及法国解构主义者福柯和德里达。

——摘编自高毅《浅论启蒙运动的内在紧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反启蒙运动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外思想变革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东西方的“理想人格”

材料二   近代·东西方“人的觉醒”

近代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思想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在中国启蒙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摘编自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国“理想人格”的主要内涵。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西方“人的觉醒”的不同内涵。并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西启蒙特点不同的原因。
2019-01-18更新 | 6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艺复兴的“理性”“主要指“知识”或“智慧”,是强调人对社会的认识,而非近代理性主义”,“是指人对自己的认识和控制,对世界、自盘的能力,这在本质上是知性问题”,而不是理性问题。

启蒙运动中“理性”的体现。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不满足于人性表面上的解放,他们还要满足人性的需要,底实现人本身的解放。他们向过去获得了追求人性解放的正当性,但是没有具体的可借鉴的方法,尺有依靠自己,靠人美理性的力量,解决当代人的追求。因而,启蒙运勐的思想家逐用自己的智慧,构建了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三权分立、主权在民、人民革命权利、君主立宪等设想,以保障天赋人权的实现这些政治呢舍的出妒不是实验的方法,更非前人成果的借鉴,而是启蒙思想家们送用自己的思维设想出来的,这种方法即是启蒙运动的核心——“理性”。理性精神起源于希腊。从早期自然哲学的兴起,到后来的者学浪、苏格拉底等对人和人美社会的探索,对知识与道德的不懈求,使得“理性”的内涵不断拓展,并为后来的文艺复兴继承。柏拉图对人类理性能力的自信,则成为后世理性主义的滥觞。

——摘编自姜雅莉《文艺复兴的“理性”与启蒙运动的“理性”辨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的“理性”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理性”的内涵拓展。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理性”的内涵拓展所产生的影响。
2019-03-15更新 | 6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人文之光照亮了18世纪的欧美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德斯鸠写《论法的精神》,想为一切人提供一些新的理由去爱他的责任、祖国、法律。伏尔泰相信理性终将赢得胜利,他按理性行事,不能让人陷于无知中、挣扎于错谬中、生活在暴政下过不幸的日子。狄德罗因出版《百科全书》屡遭迫害,当有人劝他出走时,他拒绝说:“这是迫害我们的恶棍所希望的;必须工作,必须有用,必须对人类有用。”

——摘编自王养冲《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材料二 在会议过程中,不同统治集团之间矛盾重重,特别是在大州统治集团与小州统治集团之间,主要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北部州和主要代表种植园奴隶主利益的南部州之间,进行了激烈的斗争。1787年9月17日,通过理性的妥协,39名代表签字通过了这部宪法。

——摘编自沈宗灵《美国政治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述启蒙思想家人文情怀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解释上述情怀与时代背景的联系。
(2)简述材料二中不同统治集团之间的“理性妥协”在美国宪法中的表现,并指出上述妥协所体现的宪法原则。
2019-06-13更新 | 16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