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 新经济政策 >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影响和评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8 题号:1100469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经济政策本身并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出台的,而是以实施粮食税为开端逐步充实完善的。实施粮食税引发剩余粮食的交易,从而重新肯定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现市场机制。……后来布哈林在阐述新经济政策的意义时说:“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摘编自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材料二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度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叶书宗《关于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问题》

材料三对斯大林模式,人们一直有不同的评价:①从成就的角度,强调这一模式对苏联国力提高有巨大作用;②批评这一模式严重的弊端和付出的过重代价;③从斯大林执政初期的苏联国内外环境出发,认为苏联走这一模式有必要性;④结合20世纪30年代以及二战后各国经济发展的状况,认为这一模式对世界其他国家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根据王云龙等《世界现代化历程·俄罗斯欧卷》、闻一《俄罗斯通史》等改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和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3)对材料三关于“斯大林模式”的四种看法,您更倾向于哪一种?请结合所学知识,扼要说明理由。(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材料一   “拥护革命护国主义的广大阶层的群众无疑是真心诚意的,他们认为只是出于不得已才进行战争,而不是为了侵略去进行战争;他们是受了资产阶级的欺骗”“必须特别细致地、坚持不懈地、耐心地向他们说明他们的错误,说明资本与帝国主义战争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反复证明缔结真正民主的非强制的和约来结束战争,就非推翻资本不可。

——列宁1917年4月17日《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

材料二   列宁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斯大林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创造联系在了一起。

——《大国崛起》


(1)材料一中,列宁为俄国革命发展指明的方向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布尔什维克达成该“方向”目标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列宁为纠正错误而采取的经济对策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斯大林的“创造”对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发展的重要影响。
2019-04-02更新 | 2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前面我们已经看到,工人革命的第一步是使无产阶级转化成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在三年内战结束后,列宁说:“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材料三:“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两者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南方谈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内战时期列宁采取什么经济政策来巩固苏维埃政权?战后,使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又是得益于哪种政策?这一政策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有何特点?
(3)阅读材料三归纳邓小平讲话的基本思想,并指出其影响。
(4)指出上述人物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一致性。
2016-11-18更新 | 73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门径。”

——《苏联史》

材料二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材料三   1921年,列宁说:“我们用‘强攻’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强攻转到围攻的办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


请完成:
(1)材料一、材料二针对什么政策而言?当时苏俄实施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有哪些?
(2)依据材料三说明苏俄经济政策发生的变化,并说明“国家资本主义”的主要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围攻”取得的成就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
2020-11-21更新 | 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