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生活 >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80 题号:11043663
社会的变迁影响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英国城乡人口变迁

时间1750年1800年1850年
城市人口(%)21.027.552.0
农村人口(%)79.072.548.0

——摘编自高德步《从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论近代英国的经济革命》

材料二 工业发展给美国带来了许多变化,最终把这个以乡村为主的国度转变成了大城市云集的地方。1850年,美国仅有6座人口超过1万人的“大”城市,不到总人口的5%。这一现实在以后的50年里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到1900年,人口超过1万的城市达38个,大约每5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生活在城市。美国城市引人注目的发展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驱动——移民、欧洲的投资和北美消费基础的全面增长,最重要的是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大规模生产的发展。

——摘编自《全球城市史》

材料三 糖是一种特殊产品,有很强的社会、政治、地缘和情感属性。人类学家马歇尔·萨林斯就曾说过,在所有味觉中,人类对甜味最敏感、喜欢,需求最大,其对历史的影响也就格外微妙。

“当英国工人喝了第一杯加糖的红茶,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因为喝茶不但改变了饮食的习惯、消费的模式、工作的意义,更改变了生产、贸易和消费的关系,改变了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基础。”

——摘编自李军、王秀清主编《历史视角中的“三农”:王毓瑚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近代英国城乡人口比例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后期美国城市的发展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美国城市迅速发展的原因。
(3)材料三认为英国工人喝加糖红茶的习俗“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试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的最早驯化、驯养及使用发生在黑海、亚速海、里海以北的广袤的西南干旷草原。
★古代的马具会压迫马的气管,严重限制了马的应用。大概到了公元前1800年,有人将马运用于专门的轻型牵引中,并建造了尽可能轻型的马车,这就是战车的雏形。那些游牧骑士冲进底格里斯……一度到达埃及和印度。
★马匹最初由西班牙人引入美洲。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航行首次将马匹带至圣多明各。航行期间,他还率领250名弓弩手、110个火枪手、20名随从及15匹马,对古巴进行了征伐。
1531年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征服印加帝国之时,奉命将马匹从牙买加带至秘鲁和厄瓜多尔,然后到智利,再到阿根廷。其他殖民者在对新大陆的远征中,携带的马匹数量也明显增加,最后一次竟达万匹。在这一过程中,当地的印第安人也逐渐接受了马,并学会养马、骑马。

——据徐杨、张箭《马在美洲的传播初探》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的功能。并说明马的传播对我们认识世界史的意义。

材料二

英国内战前后,爱尔兰人种植的粮食被英国军队践踏,来自新世界的马铃薯既容易种植又高产,适应了温暖潮湿的气候和多山、泥沼的环境,很快成为人们的主食。作为欧洲“第二面包”,它比大米、面粉具有更多优点,还可以充当极好的饲料。对爱尔兰家庭而言,一头牛所产牛奶和一英亩的马铃薯足以支撑一家人生计。经过英国的掠夺,爱尔兰人的土地不断减少,马铃薯在爱尔兰人最艰难的时代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19世纪人口的快速膨胀对社会产生巨大压力,农民出卖劳动力,换得一小块土地种植马铃薯,而一旦歉收,饥荒很难避免。1845年夏,霜霉病侵袭爱尔兰,马铃薯大面积绝产,引发大饥荒,也导致疫病流行,有至少25万人死亡。大饥荒带来空前的移民运动,永久性地改变了爱尔兰的人口结构,在本国和美国都播下了对英国政府不满的火种。马铃薯病害和大饥荒教训警醒后人,“哥伦布大交换”带来的物种交流,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进程,在全球一体化时代,一旦疾病大流行或是粮价大波动,处于全球链中的每一个国家都无法全身而退。

——据曹瑞臣《作物改变世界——以马铃薯对爱尔兰的历史影响为例》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铃薯成为爱尔兰人主粮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尔兰大饥荒”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物种交流的认识。
2024-05-18更新 | 1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玉米传入中国路径图

材料二       中国农业发展始终依循两条道路前行,一条以广度开发为主,主要体现在耕地扩展,政策的调整;另一条则为深度开发,主要体现在农业技术的提升、农作物复种制度的出现,以及高产作物的引进。玉米、甘薯未引进之前,南方水稻,北方旱地作物粟、黍、冬小麦以及高粱拥有用地与产量的优势。文献记载玉米种植从“种罕”到“遍艺之”,经历了近百年时间,对明清时期的中国影响深刻,有学者提出康乾盛世是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进造就的。至20世纪30年代在全国的统计中,玉米的占地比例如下,甘肃6.5%、广西17.2%、河北15%、黑龙江5.3%、湖北10.7%、湖南3.9%、吉林5.4%、辽宁12.6%、山西5.4%、陕西11.3%、四川13.2%、新疆19.2%,安徽等十四省占地比例很低,几乎视作零。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农业地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玉米传入中国的路径,分析对玉米全国性种植影响最大的路径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康乾盛世是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进造就的”这一观点。
2024-03-24更新 | 3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英国饮茶风俗

17世纪初,茶叶输入到英国,价格昂贵,直到60年代,还只是贵族的饮品。18世纪起,饮茶逐渐成为英国大众消费,饮茶之风盛行。学者研究近代英国饮茶风俗时,搜集到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701759英国茶输入数量表

年代5年进口总额(磅)年代5年进口总额(磅)
1670-1674400261715-17191671564
1675-167949141720-17243501663
1680-16842131725-17294113050
1685-1689440961730-17343293537
1690-1694806631735-17398363332
1695-1699571411740-17446999128
1700-17043360881745-174910198617
1705-17094141231750-175412071103
1710-17149038461755-175913497010

——陶德臣《英国茶叶消费的发展及其影响》

材料二   史料甲   英国诗人彼得·安东尼·莫特创作于1712年的《一首赞美茶的诗》(节选)

酒证明在它最吸引人的时候是最致命的,茶在其最愉悦的时候是最健康的。酒以其有害的烟雾征服了人们,茶征服了酒,尽管酒是人所征服的。酒只能使它所要激发的大脑发热;但茶给予光明,并防止头脑过热。

史料乙   英国画家荷加斯创作于1738年的油画《斯特罗德一家》

说明:油画中处于中心位置的是桌上的茶具,在画面的最前方,还有一个精美的茶盒。

(1)分析说明选择材料一研究近代英国饮茶风俗的理由。
(2)辨析说明甲、乙两则史料的价值。
(3)为进一步研究近代英国饮茶风俗,还可以从哪些角度搜集材料?
2024-05-14更新 | 2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