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选官制度 > 科举制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6 题号:1105710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藩镇类型数量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

——2018年新课标全国Ⅰ卷·25题

材料二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宰相人数
北宋(71)南宋(62)
高级官员208
中级官员1510
低级官员128
无官职记录2436

——2018年新课标全国Ⅲ卷·25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藩镇的特点,并任选两种类型藩镇势力分析其对安史之乱之后唐王朝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宰相出身的变化,简要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宋代是中国科举制度发展和变革的关键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选官制度中的才学标准,并非在短时间能够被完全贯彻,门第也不会随着王朝的更替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只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般地主经济的发展成熟,全社会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才学选官的原则。才学取代门第,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要到宋朝才基本完成。

——吴宗国主编《盛唐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二   宋朝开国后,统治者所面临的当务之急就是创建“士人政府”,实施文治,以文抑武。为此,就要恢复作为“士大夫政府”附属物的科举考试制度,用以选拔数以万计的文官去填充它。

——李默海《布衣入仕与中国君主专制政体变迁》

材料三   (科举制)的创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统治者找到了能够适合皇权专制的选官大法。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与中央集权的高度亲和力。

——刘文瑞《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真正实现“才学取代门第”需要怎样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任举一例说明宋代商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遵循怎样的基本国策?这对宋代科举取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古代科举制能够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20-08-05更新 | 2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   到18世纪末,英国官吏任用仍主要采用恩赐制、政党分肥制等。……19世纪大批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在英国问世。……1853年底英国政府颁布《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确立考试任用制度,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文官…这些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直到1870年格拉斯顿内阁颁布新的政令,确认了报告中的基本原则并做了较具体的规定,英国文官制度最终确立。

——摘编自倪越《西方文官制度》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分析中国古代文官制度选拔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官员录用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21-12-22更新 | 40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材料二   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二是官僚的选拔问题。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不差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图1、2、3所示,指出从秦到唐中枢权力体制发的变化。
(2)结合材料一图3,说明唐中央官制变化带来的影响?综上材料分析这一矛盾演变的趋势。
(3)据材料二为解决“官僚选拔问题”隋唐统治者有何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选官制度的积极影响
(4)材料三认为明清时期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请举史实说明。
2020-11-04更新 | 7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