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 秦始皇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11 题号:11068136
中国古代治理边疆的政策折射出古人的天下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代均重视对边疆的治理。秦将郡县制推行到边疆地区。汉王朝除了设置郡县外,还设立属国管理内徙边疆民族,使其成为汉王朝边疆防御的重要力量。唐朝追求“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实行开明的治边政策。另外,为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元朝通过设立行省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清王朝从中外一体(内地与边疆为一个整体)的认识出发,以积极态度治理边疆各民族,使其起到“屏藩”、“拱卫”作用。在实际运作中,突出改革行政体制,如中央设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地方则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统治体制。

——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早在初建布达拉宫时,松赞干布就曾招请许多汉族工匠到拉萨献技,使吐蕃建筑受到了汉民族的一定影响。五世达赖重修布达拉宫时,清朝康熙皇帝还特派了114名汉族工匠前往拉萨协同修建。在藏汉等各族工人齐心协作下,布达拉宫得以顺利完成。布达拉宫的许多殿堂都采用了中原汉式传统的建筑方法,同时又按照藏族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宗教精神,在某些地方进行了创造性的加工。

——郭卫平《从布达拉宫看西藏地方与祖国的关系》

材料三:天下观是古代中国人所特有的一种政治哲学和文化地理观念。在这种天下模式中,中国无疑占据着绝对主体地位。除具有“中国即世界”的地理特征之外,还浸透着古代中国人由衷的文化优越感和华夏中心主义意识。唐代李淳风《乙已占》称:“华夏者,道德、礼乐忠信之秀气也,故圣人处焉,君子生焉。彼四夷者……莫不航海梯山,远方致贡,人畜纳首,殊类宅心,以此而言,四夷宗中国之验也。”孔子曰:‘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邱靖嘉《“普天之下”:传统天文分野说中的世界图景与政治涵义》


(1) 根据材料一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治理边疆政策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布达拉宫的建筑风格,并分析这一风格形成的原因。
(3) 阅读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讨论:①中国古代的天下观侧重于疆域空间,试从开疆拓土的角度,分析总结从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巩固国家多元一体格局的实践。②中国古代的天下观侧重于思想文明,试分析儒家天下观的演变与新见。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都城设计及秦始皇陵都充分展现了古人的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书载:“秦都咸阳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每到十月,天象恰恰与这一都城乃至整个天朝的布局完全吻合,这时的银河与渭水相应,离宫星座与阿房宫同往,阁道牵牛与通达阿房的驰道交相辉映,形成一个天地人间一体化的神奇世界。

——摘自陈江风《天文与人文:独异的华夏天文文化观念》

材料二   秦始皇陵整个陵园像一幅都邑图。那高大的陵墓封土及封土下的地下宫殿,象征着秦始皇生前的咸阳宫;陵墓周围的内外两重城垣,象征着都邑的宫城及外郭城。秦始皇生前住的咸阳城是驻有许多军队保卫的,而陵园内则设有石铠甲坑.兵马俑坑。兵马俑坑内有陶俑.陶马约八千件,像个庞大的地下军团,来保卫其在冥间世界的安全和维护一统的江山。总之,地下王国是地上王国的再现。

——摘编自袁仲一《秦兵马俑坑》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秦设计都城的依据及其反映的主要理念。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地下王国是地上王国的再现”所体现的设计思想及秦始皇陵的历史地位。
(3)根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讨论:①有学者认为“秦始皇陵是首都的象征,秦兵马俑是军队的象征”,试分析秦的军事行动对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历史作用。②有学者认为“秦兵马俑是属于具有纪念碑性质的建筑物”,试从艺术和历史两个角度论述秦兵马俑的“纪念碑性质”。
2020-10-12更新 | 33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材料一:唐(太宗)平东突厥后,设置羁縻府州,将突厥降众安置内地,让他们保持原有的生产和生活习惯,仍以其酋长担任都督等职,统治原有的部众。突厥首领在长安被任为五品以上将军、中郎将的官员有一百多人,“殆与朝士相半”。定居长安的突厥人将近一万家之多。吐谷浑平定以后,仍以慕容氏为可汗。后来又把弘化公主嫁给诺曷钵可汗。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六卷》
材料二:兄弟现在想到一处调和的方法,即拿汉族来做个中心,使之同化于我,并且为其他民族加入我们组织建国的机会。仿美利坚民族的规模,将汉族尽管扩为中华民族,组成一个完全的单一民族国家……故将来无论何种民族参加于我中国,务使尽化于我汉族。本党所持的民族主义,乃积极的民族主义。诸君不要忘记。
——1921年3月6日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本部特设驻粤办事处的演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处理少数民族与中央政府关系的方式。唐太宗的民族政策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2)有人认为材料二中孙中山的言论反映了一种“大汉族主义”思想,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2016-11-18更新 | 71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贞观四年,就如何处理东突厥的政策问题,唐太宗与大臣进行了一番争论。
突厥既亡,其部落或北附薛延陀,或西奔西域,其降唐者尚十万口,诏群臣议区处之宜。朝士多言: “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之,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虏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臣属,……国分则弱而易制,势敌则难相吞灭,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国。仍请于定襄置都护府,为其节度,此安边之长策也。”温彦博以为“徙于兖、豫之间,是乖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武故事,置降匈奴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扞蔽,策之善者也。”……彦博曰:“王者之于万物,天覆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欲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人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东自幽州,西至灵州,分突利故所统之地,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又分颉利之地为六州,左置定襄都督府,右置云中都督府,以统其众。
五月,辛末,以突利为顺州都督,使帅其部落之官。上戒之曰:“……今命尔为都督,尔宜善守中国法,勿相侵掠,非徒欲中国久安,亦使尔宗族永全也。”
──引自《资治通鉴》
请回答:
根据上述材料,将讨论中出现的三种意见,概括提炼,逐条列出。
唐太宗处理东突厥问题采取了什么办法?有何历史作用?
唐太宗处理这一问题的决策过程,反映出贞观之治的什么特点?
2016-11-18更新 | 7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